移动互联网

阿里“迟迟归”

2019/11/27 23:46:00


文 | 白雪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提到香港,灯火霓虹、一片喧嚣的场景便瞬间涌进脑海。即便是最近局势有所波动,却也依旧没有动摇这座和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的城市。尤其对于股市而言,香港依旧坐稳全球重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宝座。

更重要的是,香港股市仍是众多互联网巨头垂涎的对象。像李彦宏、丁磊等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都曾表态,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愿意回归香港市场。其中,当然也包括了阿里巴巴。

但这一次,阿里巴巴率先在期盼多年后如愿以偿。11 月 26 日,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张勇在港交所正式宣布阿里巴巴在港股上市。十名由阿里巴巴在四大洲八个国家挑选的来自全球的客户,共同敲响了上市锣声。「一锤定音」之后,阿里巴巴终于在一波三折之后回到了香港。

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


“一波三折”

香港对于 20 岁的阿里巴巴而言,一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在此之前,阿里曾两次进击港股,两次都留有遗憾。甚至,2014 年马云曾在阿里美国上市仪式上说过:"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就会回来(香港)。"仔细品味,这句话里带着一些遗憾又带着一些期许。

马云何出此言?

若把时钟拨回到 12 年前,我们就会发现阿里香港上市背后的「一番辛苦」。其实早在 2007 年,阿里就把自己较为稳健的 B2B 业务作为主体在港交所上市,然而上市仅一周年后,适逢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当时一度股价大跌,最低跌到 3.46 港币,而这个价格只是阿里上市价格的 1\3.

阿里巴巴最低跌到 3.46 港币

挺过股市寒冬之后,2012 年,阿里最终宣布私有化,以每股 13.5 港元的价格回购股票从港股退市。然而 13.5 港币的价格其实正是阿里当年 IPO 的发行价格,丝毫不差。某种意义上,这更像是用了五年的无息借款。但阿里并非没有为此付出代价,上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投行律所会计师事务所,无数个环节都消耗了大量精力和费用,这次握手港交所,谈不上愉快。

细究阿里退市的原因,则要谈到阿里巴巴控制权的风云往事,而其中的主角有两位,一位是阿里巴巴,另一位则是雅虎。

2005 年,雅虎以 10 亿美元和雅虎中国作为筹码得到了阿里 40% 的普通股权和 35% 的投票权。雅虎的投资对于当时处境艰难的阿里来说可谓是暗室逢灯,雅虎帮马云用「免费」这个武器打败了当时阿里最大的竞争对手 eBay。

有得也有失,除了置换阿里的股权和投票,2005 年雅虎与阿里签署的那份协议中还明确提到「2010 年 10 月,‘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马云不会被辞退’的规定将被取消」。此时,马云及阿里管理层对阿里巴巴的控制权变得岌岌可危。

为了避免控制权旁落,2011 年阿里启动了「长征计划」,具体来说就是回购雅虎股权计划,这也代表了阿里正式开始了这场强化控制权的战役。经过一番波折,一年之后,阿里与雅虎签订协议,允许阿里巴巴集团分阶段地回购雅虎所持有阿里的集团股份,最终阿里以 76 亿美元回购了雅虎手中持有阿里巴巴集团股份的 50%,雅虎和软银的投票权合计 50% 以下。也是这一年,阿里正式从香港退市。

「长征计划」的顺利完成使得阿里管理层的投票权超过 50%,这意味着阿里巴巴管理层的实际控制权得到了强化。在这场与雅虎控制权之战中,阿里赢得彻底。

阿里能建立起今天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与它的远见是分不开的。但有的时候,有得也有失。2014 年,阿里创新地推出「合伙人制度」来确保管理层的控制权。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

但这又成了阿里第二次在香港上市的拦路虎。2013 年,阿里巴巴寻求以合伙人制度整体上市,但最终因为「同股不同权」问题被迫放弃在香港上市,转而隔年在纽交所敲响上市锣。

死板的港交所,在当时,也因此错失了这一次史诗级 IPO。

阿里两次转身告别香港,都带着一丝不舍。


爱也香港,恨也香港

有人问,为什么是香港?对于阿里来说,恨也香港,爱也香港。爱,可能出于以下三点:

首先,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找到世界上任何一家你想找到的投资公司,什么颜色的钞票都有,在香港上市更容易吸引外资,并且能促使更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投资者参与投资,吻合阿里巴巴的全球化战略布局。

再加上,香港离大陆更近,两地信息交换更加频繁,信息更加对称,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他们的模式在香港资本市场看来并不陌生,也没有沟通障碍,这也让阿里巴巴更加容易被资本市场读懂,从而获得公允的市场定价。

股价和预期有关,预期与信任有关,而信任就是与充分的信息交换和认知有关。这是香港资本市场相对于美国资本市场的最大优势。


其次,美股和港股的同时上市能够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减少金融风险。当前的局势下,潜在宏观政策的风险让阿里必须留有后手,再回港股,也就等于又给自己上了道保险。一步一棋,一棋一步,让人不由心生敬意:不愧是阿里。

最后,在香港上市的条件并没有 A 股那么严格,上市速度更快。从 11 月 16 日, 阿里巴巴在港交所网站提交初步招股文件到正式敲钟上市,用时也才不到半个月。

况且,2018 年港交所为了阿里,特意更改制度,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的这份诚意,使得香港变得更加「可爱」。规则改了,条件有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阿里顺水推舟地回归了港股,一切都那么恰逢其时。

总结

对于这样一个创立之初就势必要做成持续发展 102 年,跨越 3 个世纪的公司而言,阿里巴巴其实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甚至,阿里今天排名全球第八大市值公司的地位,也许都一直在阿里的预料之中。

阿里回归港股仅仅只是它漫漫长征之路的一个节点而已,但透过这一个节点,我们可以看出阿里拥抱未来、拥抱全球化市场的策略和决心。

在香港为阿里提供更多资本和保障的同时,阿里也在为有效提高香港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增强香港资本市场的地位做出贡献,并且,阿里回归港股,也可能带动一系列在美上市的巨头公司以及未上市独角兽的闻风而动。

阿里和香港,是互相需要的关系。

香港是阿里曾经的心结,制度障碍让阿里回来得晚了,但没有关系,从现在开始,我们都知道,阿里已经「回家」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周天财经

    总访问量:12157
    全部文章:129
站在互联网与新金融的十字路口,专注商业深度报道、人物专访与战略分析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