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下线四百多天的滴滴顺风车终于回归

2019/11/13 12:36:00

116日,滴滴APP公告了滴滴顺风车的最新产品方案,并宣布其将于20191120日陆续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7个城市试运营。这也意味着,滴滴顺风车在下线436天之后,正式重新启动。滴滴表示,在试运营期间将提供5:00-23:00(女性5:00-20:00)、市内中短途(50公里以内)的顺风车平台服务试运营期间不收取信息服务费。方案还显示,其将引入失信人筛查,积极探索与第三方信用产品合作方式并将信任值升级为行为分,进一步提升用户准入门槛等。这也是针对滴滴顺风车在2018年两起司机杀害乘客事件的一大整改措施。

t014923f9dde976258a.jpg

曾经的滴滴顺风车真的是一路顺风,其通过高额度的补贴已经推广占据了国内顺风车九成以上的市场。在上线不到一个月就已经进军11个城市,在2017年底的日均订单量达到200覆盖城市达到351滴滴顺风车的发展速度仅次于快车、专车。顺风车也成为了滴滴的主要营收来源之一,占据了15%GMV以及10%的订单量根据2019中国网约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8年的网约车市场快速增长,平均复合年增长率达50.01%,并将在2020年恢复增速,顺风车为网约车市场中的第三大市场。滴滴顺风车离开战场的期间,竞争对手们已是虎视眈眈,比如背靠阿里巴巴的哈啰在今年2月上线顺风车业务。不论是滴滴顺风车还是曹操出行,均表示在试运营阶段不抽成、不收取信息费。目前高德收取的是每单两毛钱的通讯费。但顺风车没有绝对的安全,滴滴的两起事故也敲响了警钟。

针对两件事件,滴滴都做出了回应。对于5月份时间,其道歉称:“我们感到万分悲痛和愧疚,在这样的悲剧面前,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我们沉痛的自责”而后对8月事件的道歉表示:“作为平台,我们辜负了大家的信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滴滴创始人程维以及总裁柳青在道歉信中表示“我们的好胜心盖过了初心。在短短几年里,我们靠着激进的业务策略和资本的力量一路狂奔,来证明自己。但是今天,在逝去的生命面前,这一切虚名都失去了意义。”因为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滴滴顺风车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整改。20181128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组织,对于滴滴公司顺风车隐患等多方面问题,提出了27项具体整改要求,并要求滴滴制定相应整改方案和具体措施,向社会公开。对此,滴滴也推出了录音录像、一键报警、紧急联系人等功能措施。

今年72日,滴滴举办了首次安全主题媒体开放日,披露了其目前安全工作的现状。其首次公开了网约车安全管理体系全景图并表示其2019年关于安全资金投入超20亿元。据消息透露称,滴滴顺风车原计划在20191031日发布消息,但实际推迟到116日才正式宣布。目前,整个市场对于滴滴顺风车的回归秉持观望的态度。而滴滴在告示中并未表示其顺风车重新上线是通过相关政府部门批准的,滴滴官方回复称:滴滴会定期向各级主管部门汇报,请求专业指导,认真研究反馈意见。在试运营的城市,顺风车也会按照相关小客车合乘指导意见在当地提供合乘服务。

117日万2030分左右滴滴发布公告称:对所有顺风车用户提供服务的时间均调整为5时至22时。这是由仅仅距离宣布回归34个小时,就受到了歧视女性的质疑。因为在方案中,滴滴顺风车对于女性的使用时间进行了一定的限制。滴滴也对此迅速回应称:已关注到有用户关于“顺风车试运行方案限制了女性夜间出行”的反馈。目前公布的是顺风车小范围试运行方案,属于顺风车公开征集意见的一部分。未来正式上线的方案,将根据社会各方的意见反馈不断完善。”其总裁总裁柳青也道歉称:给朋友们心里添堵,心里也是觉得挺凹糟的”在质疑中,滴滴回应之外,迅速做出调整,对所有顺风车用户提供服务的时间均调整为5-20时。

近上线就已受到质疑,滴滴顺风车的未来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颇多。滴滴出行总裁也表示:说实话现在我也不知道前路会如何,但我们会竭尽所能的去让出行更安全。谁愿意每天无数人骂你黑心,这么大的心理压力,是为什么我们等了这么长时间的重要的原因。害怕那么多人为或者技术力量不能完全兜底的情况。除了安全因素,滴滴顺风车还需要面临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对此,程维滴滴顺风车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在我们内部,过去这几年的重心早就不在竞争上面了。当年优步跟滴滴竞争时,专车领域竞争也很激烈,那时我们就决定不会有大规模的补贴,行业最终还是会回归理性,看谁能提供最安全,效率最高,最便宜的服务,滴滴希望成为一个长远健康发展的企业。”市场是存在着,但是安全问题是关键所在,而调整后的滴滴顺风车能否走远,还需时间验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