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社交电商或迎新机遇:条例出台,在创新监管下可持续发展

2019/10/11 11:58:00

  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明确指出对新兴产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这意味着作为创新性流通方式的社交电商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10月1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的《国际商报》发表了一篇关于未来集市创始人兼董事长吴召国的专访。在这篇题为《为社交电商健康前行贡献力量》的专访里,有写道:未来集市自酝酿成立初期就不断夯实合规思维,在设计商业模式时更是始终把合法性放在第一位。经营过程中不断根据相关法规要求调整策略,并主动支持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了第一部社交电商行业规范 — —《社交电商经营规范》的起草工作,目前该《规范》已完成公开征求意见程序,正在报送商务部审批阶段。

  当然,社交电商平台应该积极主动拥抱监管,紧守法律底线,为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在政府部门、行业领军企业和相关第三方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社交电商势必会迎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春天!

  社交电商“杀熟”没有未来,信任才是灵魂

  近两年,曾经不被看好的社交电商却异军突起:拼多多、云集、贝店、未来集市、环球捕手……社交电商的春天即将到来仿佛成为共识,但带有熟人经济的社交电商是“杀熟”还是风口?又该如何理性看待社交电商?

  从字面理解“熟人经济”就是熟人生意。社交电商的熟人生意更为复杂,我将这种熟人经济的关系链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为深层关系:亲人、同学、朋友、同事等;第二层为中层关系:交情不深的普通朋友;第三层为浅层关系:未曾谋面的陌生人。综上三种关系,产生交易的大多数以深层关系和中层关系居多。

  在此过程中,“朋友”或“社群”是核心,手段就会变成‘杀熟’。”但如果利用这种信任关系“杀熟”,是不懂社交电商本质的体现,“杀熟”最后都是“杀了自己”。

  信任是社交电商的灵魂。社交电商的用户之所以能作为资产存在,就是基于信任。一旦信任被破坏,社交电商就不存在了。或者说滥用信任关系的‘杀熟’无异于饮鸩止渴。

  与传统的通用电商相比,社交电商是依托于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的交易行为,具有黏性大、互动强、用户细分精确等特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社交电商是基于真实体验、用心分享,不是基于利益而是基于情怀。获利并不是社交电商的初心,其初心一定是把好的东西分享给最爱的人。就像在餐馆吃到美味,然后带着家人朋友去品尝。

  可以说,信任才是社交电商的灵魂。信任经济一切都是以人为中心来运作的,信任经济的重点在于如何实现社交关系的裂变。但在利益驱动下,保持初心并不容易。

  中国互联网协会微商工作组秘书长于立娟曾指出,社交电商的规模化发展其实是长尾效应在电商领域里的体现。这一结构性变革有望为中小企业抗衡大企业,必将深度影响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格局。

  危机也是发展中的机会

  与传统电子商务相比,社交电子商务具有体验式购买、用户主动分享、丰富销售场景等独特优势。用户既是买家又是推荐者,深受宝妈们的喜爱。

  然而,近年来,社交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行业形象和生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有时候,隐患就像一面镜子,是用来反省纠正的利器。

  8月上旬,未来集市一是上线了各类优化购物体验和售后服务体验的功能模块;二是出台了相应的对商家端品质要求、售后端响应流程和社群端宣传材料等一系列规范文件,确保商业模式和运营动作合法合规。

  这里,小编也认为像这样的监管是极其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及时指出平台在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带给消费者更为放心的体验。但同时,我认为在对社交电商强化监管的过程中,可以多些包容审慎。在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目的和重心的检查工作中,企业反而因为检查变得更加开放和乐意接受。毕竟,解决问题和发展事业是双方都乐于看到的结果。

  10月10日,北京青年报也发布了一篇题为《鼓励社交电商应成“包容审慎监管”新样本》的评论,文章里把未来集市的故乡计划作为优秀案例进行了分享。该篇文章发布后纷纷被人民网、北青网、光明网、搜狐新闻、今日头条、凤凰网、新华财经、新浪财经等各大主流媒体转载。

  社交电商未来的路是怎样?

  归根结底,社交电商也是一种流量运营,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社交化电子商务模式下,平台的掌柜不需要囤货、投资、直接参与,但却能获取佣金。平台通过大数据连接品牌、运营商、掌柜和消费者,从而更好地授权企业,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购物体验。

  有观点认为,对待社交电子商务的兴起,我们要有新思维,而不是将其一棒子打死。

  正像云集、未来集市一样,社交电商通过社交媒体渠道下沉,能够开发大量三、四线城市的用户资源,消化大量滞销农产品,为农村电商系统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会。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电子商务还是社交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体验始终是留住用户和进一步转化的关键部分。谁能在仓储、物流、质量控制、消费者增值服务等方面做得更多,谁就拥有更多的胜算。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社交网络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过去5年,中国社交电子商务集市综合增长率为60%,去年营业额达到12000亿元。目前,我国社交电子商务消费者已超过5亿人,从业人员已超过4000万人。

  未来,社交电商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低成本的流量也将吸引更多的巨头和资本入局社交电商体系。社交电子商务通过共享、内容生产、配送等方式实现了传统电子商务模式的迭代,成为电子商务创新的主力军。社交电子商务在促进群众创业和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扩大消费集市和增加就业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 

  无论怎样,众说纷纭之下,我们对社交电商不可神话,不能妖魔化,更不可忽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于见

    总访问量:4009574
    全部文章:853
中央国际广播电台《新财富时间》连线嘉宾,江苏电视台财经评论嘉宾,国家域名注册服务监督员,美国格理集团专家,美国格尔曼集团专家,《中国经营报》、《证券日报》、《人民网》、《法治周末》、《南方都市报》、《每日经济新闻》、《新京报》等媒体采访嘉宾,研究方向:互联网、通信、手机、家电、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