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憋尿看完!“年度注水大戏”4天狂揽10亿!运气太好了

2019/10/5 0:29:00


文/金错刀频道  Diik




全程屏息、憋尿看完《中国机长》,想说,从致敬的角度来说,挺值得一看!





有人拿它和美国华纳兄弟拍的《萨利机长》(下简称“萨利”)作比较,指出了《中国机长》很多不足,各种吐槽铺天盖地。


其实即便没有“国庆档”这个标签,《中国机长》的票房数据也不会差,它的优点很突出,同样,问题也很明显,否则票房冠军或许就是它了。


1

上线4天破10亿!

演员打酱油、剧情注水、导演不行?


水!太水!堪称“年度注水大戏”!


从9月30日上线,首日票房突破2亿元,上线4天突破10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70部票房过10亿的影片,猫眼评分9.4,淘票票9.3,豆瓣7.2。









这样的表现其实很不错,但同样也被骂得不轻。什么“编剧偷懒”、“好好的一个题材被导演拍烂了”等等,其中被骂最多的就是剧情“水分太多”,不少人说导演应该去把片子重新剪一遍。


比如,很多人物的背景没有交代清楚,尤其是袁泉扮演的乘务长,明显心事重重,原因只有让人猜的份。





还有人说,影片中段的紧张感明明都已经调动起来了,可是到后面却像是为了凑足播放时间,太无聊了,比如对“乘客”的拍摄,对民航调度中心、塔台和军管区调度中心的拍摄部分,还有机长在穿越云团时眼前浮现了女儿身影等众多煽情细分等。


众多演员出镜,片子硬凑到110分钟,是不是就为了凑够合约里给他们的出镜时间,比如黄志忠、吴越、陈数、朱亚文、李现、焦俊艳、孟子义以及一些不那么容易被叫不出名字的演员?





没有风挡的情况下穿越云团、高速状态遭遇冰雹人不受伤、躲避雪山是不是太假?


如此一说,貌似BUG很多。难道《中国机长》就没有可圈可点之处?


2

中国机长,被骂得有点冤!


“国庆档”确实是让影片在票房上得到保障的重要原因,可即便抛开这层原因,《中国机长》被骂得也挺冤。


有南航机长在电影上映后表示“这是我看过的所有航空电影里最接近真实民航的一部。”


其实整部电影看下来,除了让人眼前一亮的特效处理之外,会发现整个片子其实有三大依托:


1、1:1实物场景模拟


现在科技手段很发达,什么样的场景其实都可以通过数字手段做成虚拟的影像,比如《流浪地球》。


但为了拍好《中国机长》,导演刘伟强专门到好莱坞去请教经典空难片《萨利》的摄制组,了解到好莱坞的人当年只是搭建了一个机头和一部分机舱的场景,其余都是靠后期做出来的。


刘伟强则觉要拍就得拍整个飞机,这样才能把整个故事都拍完整。最终,西安一家航空公司按1:1的比例复制了一架重50吨的空客A319模拟机,总计成本3000多万元。





又因为模拟机的重量超过了控制平台的承重能力,最终的模拟机被分成了3段,每段一个运动平台,既然可以3段一起动,也可以拆分,保证能完成飞机颠簸、俯仰、空转和急降等动作的模拟,3个部分联动的时候,每个运动平台的动作幅度误差不超过0.1度,对技术团队的控制要求十分精细。


特效方面,还专门请来了为《星球大战》系列、《美国队长》、《雷神3》制作特效的好莱坞团队。


2、1:1专业情景还原


接下这部电影后的刘伟强很快就发现拍这个片子就是一种“自虐”,没有剧本也没有演员。


刘伟强先是带着编剧赶到成都,见原型机长刘传建、第二机长梁鹏、副驾驶徐瑞辰以及乘务长毕楠,机组成员把事件发生前后的经历与心理都讲了出来。


接着又把整个民航系统是怎样运行的弄得明明白白。比如飞机起飞前3个多小时开始做各项保障工作,比如清跑道、做飞机餐、给飞机加油加水、安保检查、行李运送、重量平衡等等,包括调度中心和控制塔台的工作状态。


有了对这些情况的详细了解,所有主演接受了专业培训,才有了影片中的专业级剧情呈现,比如机组登机前例行重复操作规范、标准用语,机长登机后对飞机性能的各项指标的专业确认、地勤人员的飞机检查结果确认签字,空管中心的实时监控等等。





机长刘传健和塔台的对话也原封不动呈现出来,重现当时刘传健机长冷静处理紧急情况的情景。





虽然每个环节都是短暂的一瞬拍过,却可以让大众更好地了解每一架飞机在起飞之前都经历了什么,机组人员都要做什么。


3、1:1人物角色设计


其实《中国机长》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对每个角色的设计,从机组人员,到飞机乘客,都有不同的角色分工。


每一个细节则是在表现一个角色的个性特点,以及在当时场景中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比如,欧豪扮演的90后副机长,年轻,个性,有点“浮夸”,出场就撩空姐。但在命悬一线、身体受伤之后,依然坚持继续辅助机长操作。





刘机长不苟言笑,面对工作永远严肃,登机后像强迫症一样,要把仪表盘都擦一遍,只有谈到女儿的时候,眼神和语气才会变得不一样。





“备用”机长杜江像一个有点“前科”的人,比如加空姐微信,飞机上搭讪女乘客。但还是一个比较浪漫的人,会和老婆说“雷达上见”,出事后用尽全力回到驾驶仓,给正副机长戴上氧气面罩,同时细心地给刘机长按摩手臂保持体温!





袁泉扮演的乘务长毕男,有些心事重重,在事故发生后,她在不停转动着手指上的戒指,但在整个事故过程中的表现,比如被乘客刁难,疏导乘客情绪,确认乘务组人员安全等等细节,又体现出她是一个内心强大,职业素养极高的乘务人员。





每一个细节都表现了千千万万机组人员的职业性,但同时,下了飞机他们也都是普通人。


乘客的状态更值得琢磨,比如一开始,第一次乘坐飞机跟老公去西藏打工的四川大姐,紧张得“想回去”;向机长行礼说扎西德勒的藏民小朋友;进藏祭奠战友的老爷子一直很沉默,却在关键时刻怒斥闹事的男子;一直摇着轻经筒的藏民;商务舱里刁难空姐,但在安全降落后主动向空姐表达谢意的胖男;还有对邻座哑女一见钟情,直到事故发生才鼓起勇气表白的小伙……





事故本身是惊险的,但通过细节来表现每个人的变化,克制地表现每个人的情绪,不过分渲染,才让剧情变得不枯燥,也侧面表现了持续几十分钟的过程里,每个人都是在怎样的煎熬中度过的。


这些亮点,已经足以让《中国机长》成为一部成功的影片,为什么观众并不那么满意?


3

19年才出一部的空难片,

《中国机长》到底差在哪?


其实,这是自2000年徐帆、邵兵主演的《紧急迫降》上线之后,第二部国产空难片。





产量如此低的原因在于,在电脑特效方面,国内市场不足;影片定位和故事题材的改编也相对弱,很难在娱乐性和真实性上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即口碑与票房无法兼得。


虽然在票房上,《中国机长》成绩不俗,但明显空间很大,好题材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


很多人说《萨利机长》的剧情更加高潮迭起。





其实《萨利》和几乎所有美国大片一样,表现的是个人英雄主义,迫降事件只是背景,萨利机长本人既是主角,也是故事发展的核心。200多秒的紧急事件处理,拍成两个多小时的电影,靠的是围绕主角人为制造的矛盾冲突(事故后每天的追捧和官方针对主角的各种调查,以及主角的应对)。


《中国机长》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也是一部围绕机长个人的一部电影,但结果出人意料。


集体的力量不容忽视,但人们并没有看到机长是怎样力挽狂澜的;同时,乘务长毕男的角色固然重要,但在“机长”中却显得喧宾夺主;关晓彤扮演的航空爱好者的角色,虽然在真实事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影片中,这个角色的除了展现出第三方角度的评估下,“坠机”几乎无可避免,并未发挥作用……





其实并非后半段节奏拖沓变慢,而是有太多故事线不清不楚,还以一个软弱无力的温情结局收尾;尽管影片已经提示剧情经过戏剧化处理,但那些更加关注专业度的观众则认为太假。


近几年,能够在口碑和票房上双丰收的国产电影中,表现热血英雄主义和爱国情怀的影片越来越多,其实观众也明显更喜欢这类影片,比如《战狼2》、《红海行动》乃至《我不是药神》,一方面有大众更为关注、喜欢的故事题材,更重要的是,如何以观众最喜欢的方式去表现。





也就是说,《中国机长》之所以没有大爆,是观众喜欢的菜,但味道确实上还差一些。


当然,要把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件拍成电影确实很难,各种吐槽其实也是因为最后得到的作品并没有达到预期。


但绝对值得肯定的是,《中国机长》既是向中国民航业从业者的一次郑重的致敬,同时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这12个字,对于很多其它行业同样适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