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对话春光里杨守彬:智能新经济时代,我为升级做代言

2019/9/19 11:03:00

撰写 | Icya


智能新经济为产业升级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打破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形成高度契合的组织关系,建立多元价值观和新型组织生态。

在全球技术飞跃式进步的浪潮下,如何抓住智能新经济的本质,构建新的理论体系,指导产业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升级路径,给产业创投带来了新思考。

带着这些问题,节点财经(ID:jiedian2018)专访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创始人、丰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守彬,针对智能新经济时代特征,从产业升级方法论、系统化管理、产业问题剖析等方面,和您聊聊“智能新经济时代下,产业投资的方法论”,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本期《节点名人堂》核心要点:

◆智能新经济的含义是什么?

◆新旧动能如何实现高速转换?

◆产业投资的方法论是什么?

◆智能新经济领域有哪些优秀的被投案例?

◆产业投资如何做风险管理?

◆产业GP的未来还有哪些机会?


小荷初露的智能新经济

节点财经:杨总您好,非常欢迎您来做客《节点名人堂》,和大家一起聊聊智能新经济、产业创投等热门话题。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春光里。


杨守彬:节点财经的粉丝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杨守彬,感谢节点财经的邀请。智能新经济和产业创投是我长期研究的领域,希望能和节点财经的朋友们一起交流。


对话春光里杨守彬:智能新经济时代,我为升级做代言




春光里是一家产业资本平台,以“资本+产业+媒体+数据”四轮驱动的方式,助推企业创始人升级、模式升级、产品升级、资本升级、城市升级等。我们致力于围绕升级做资本和服务,围绕智能新经济来做投资做产业。


节点财经:从您的从业经历来看,您曾进入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国际合作中心工作,又先后入职企业并创办多家公司,是什么契机促使您转型成为天使投资人?


杨守彬:转型天使投资人,可以和不同的创业者参与到更多改变世界的事业中。


1999年,我加入欧典地板任职副总裁,负责战略和市场营销;2003年,我又陆续投资创建了家居、健康、教育培训、互联网等领域的公司。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投资经营模式让我的精力不集中,于是我开始反思。

2010年,我遇见了中国最著名的天使投资人、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老师。与徐小平老师进行了4个小时的长谈,徐老师当场指出我十分适合做天使投资。此后,我以徐老师为榜样,希望用投资的方式成就更多有梦想的年轻人。

2013年,我与谭群钊、岳弢、吴智勇,共同成立丰厚资本,开始将天使投资机构化,也就是后来大家叫的F4,不过不是Flower 4,是Founder 4。

2017年底,我开始思索未来的投资形态,我认为,未来是一个生态化创投才能赢的时代,要有在生态上发现、投资、赋能、整合、退出项目的能力。于是,2018年,我继续担任丰厚资本创始合伙人的同时,创立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

节点财经:智能新经济不同于互联网经济,是基于第二次信息革命浪潮的兴起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

在全球技术浪潮的背景下,新旧动能的融合让新经济与传统经济充分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业态,产生一种新的“混合动能”。对此,您怎么看?


杨守彬: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各城市都在深度研究如何能够快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各产业、行业都面临再次升级的需求,企业对转型升级也充满困惑,在此背景下,2019年,我率先提出了“升级战略”。


我们以IBM的转型为例——IBM从机器设备公司升级为一家解决方案服务商,要放弃机器的制造和销售,一定会产生收入的阵痛。一方面,有收入、有利润的原有业务可能还要被砍掉;另一方面,没有收入、没有利润的新业务还要增加投入。升级带来的阵痛,短时间内肯定会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但是,几年之后新动能爆发出来的产能,可能是几何级的增长。


结合起来看,无论是一个人的成长,还是公司、行业、城市甚至国家的成长,升级是核心主旋律。那告诉我们的是,如果说你不去升级你就会被留在旧时代,你掌握不了新时代的生产力,就没有办法抓住时代给予的机遇。


我的产业投资准则:

时代升级、分析规律、预测未来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其重点之一就是以资本市场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智能新经济业态发展。智能新经济会不会在资本市场支持之下迎来脱胎换骨式的变化,出现市场和利润双赢的格局呢?


节点财经:在智能新经济的背景下,您认为产业投资必须要“升级”的原因是什么?

杨守彬:产业升级的核心是撞击时代的需求,投资就是投未来。

第一,生产力提高,产业结构重塑。引发时代变革的核心力量是生产力的再次升级,生产力的提高会改变生产关系和社会分工体系。当下后双创时代进入一个深水区,创业门槛越来越低,但创业成功的门槛却越来越高,需要从创投升级到产投重塑结构。

第二,这个时代迭代和升级的速度越来越快。过去是几百年完成的事情,现在几十年就可以完成,甚至更快。用过去旧办法做产业投资,已经不能符合下一个时代的需求了。

第三,任何一个时代,掌握最先进的生产力、人和组织,国家就会雄霸世界。

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从大历史观上看升级也是伴随着人类迭代进化的主旋律,世界格局的更替也是一样的。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智能新经济时代,中国将彻底崛起,与世界先进科技就并驾齐驱。

节点财经:您实现产业投资升级的方法论是什么?

杨守彬:我总结了一个方程式。

成功=(愿力+认知+努力)x时代

| 愿力:人或公司有多大愿望想做事,就是愿力。小愿、中愿、大愿还是宏愿,带给创始人、经营者和公司的能量是有区别的。

我非常关注创始人为何而创业——是为了解决个人问题、行业痛点,国家需求还是改变世界,愿力所在的层次带来的力量不同。乔布斯活着是为了改变世界,他根本不关心股价,只关心他的产品能不能给世界带来价值。

| 认知:企业的天花板就是创始人、经营者的思想和认知,思想的层次和认知边界就是维度和局限。

企业家的思想和认知在哪个层次上,决定了他能做多大的企业。以马云为例,马云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思想和认知,他靠思想和哲学领导阿里巴巴,所以我们看到了这家企业的精髓。

| 努力:常常做,可做千万事。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它都有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包括我自己创业做事,花99%的时间去想失败都是保守的。实际创业中遇到的困难,一定比你想象中的难上十倍甚至一百倍,这就需要持续努力。

那么,我有很强的愿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又很努力,就能成功吗?我恰恰认为,努力是最不核心的竞争力——我靠不睡觉,靠把竞争对手熬死是不行的,真正的成功要满足时代需求,把握住时代趋势,所以,要乘上时代。

| 时代:每一个伟大的事情,都是历史给予的机会,错过就不会再有。

我们就拿微信来讲,在微信之前有很多人都在做这件事。微信成功的基础是腾讯基础用户数据加上张小龙极致匠心的产品思维,本质上是这个时代发展到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微信”这样的工具。我们做产业投资,最重要的是去分析时代趋势,判断未来方向。

节点财经:您说到本质,商业的本质是底层逻辑,商业的应用是上层建筑。在您的方法论体系中,您升级的是底层逻辑还是上层建筑?

杨守彬:我觉得肯定是这两个方向都有巨大的渗透和影响,一端是底层的支持,一端是上层的呈现。技术是产业升级的引擎,进入智能新经济时代,底层技术思维的渗透和底层的支撑系统就要发生改变。上层建筑,是产业升级呈现出来的结果,赋能的是产品和服务。


节点财经:在您往期的投资项目中,AI、物联网、生物医药等新经济领域项目比较多,您如何处理与被投企业的伙伴关系?如何根据赛道筛选最合适的项目?

杨守彬:我个人认为,最多不超过十年时间,人类就将升级到智能新经济时代,就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区块链这些思想和技术所引发的一个全新的时代。

节点财经:如何处理与被投企业的关系?

杨守彬:我们与被投企业是“陪伴”关系。比如说1919,阿里巴巴给了它60个亿的并购基金,让他去新酒品行业做O2O整合。为什么1919会受到阿里巴巴的青睐?

1919这家企业,早期是一个酒类经销商,盈利模式是赚差价,消耗别人的库存,本质上是一家做消化库存的通路公司或分销公司。1919的创始人很有新想法,理念很超前,在他还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就请来国际的第三方开发公司每年投资几百万去研发ERP、CRM和客服系统。

我当时说和创始人说:“必须做,这个是未来核心竞争力。”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推行下去难度非常大。1919公司、创始人在我们的陪伴下咬牙做这件事。经过几年的前置性投入,1919的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和数据系统完全领先于行业,能够实现19分钟送达,只有货、人和物的高速智能匹配才能做到,这就是企业早期植入智能力量的价值。

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一直和创始人建议,一定要升级思考,只有升级思考做了前置性投入才能做降维打击。

节点财经:如何选择智能新经济赛道项目?

杨守彬:我们有一支智能新经济基金,只投智能新经济领域。我们的布局是前端投资,后端产业整合,布局的同时我们也深入了很多的赛道。我们基金投资配比的30%投早期,40%投中期,30%投pre-IPO。

我们的模式是围绕一个产业布局一个生态。有人问我,布局产业生态非常复杂,你们为什么要做生态?我说,复杂本身就是竞争力,业内已经有太多优秀的投资人和机构了,我们弯道没办法超车,就换道超车。


智能新经济时代,将是一个更加神奇伟大、血腥惨烈的时代,最大的特点是生产力、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同步发生变化。计算会变成新的生产力,数据会变成新的生产资料,区块链会变成新的生产关系,影响一个公司或经济体的组织模式。

举个例子,我们参与投资一个智能农业机械项目,主要做小麦收割的。这个智能农机可以做到在收割环境下,来回走四十圈误差四厘米,他们的智能控制系统在终端应用,通过卫星、遥感、气象数据等高新技术实现植保、灾备预警;我们还参与投资了一个与电能相关的项目,用电能大数据帮园区解决错峰用电、零部件检修等问题。

智能科技商业应用维度的加深,能够充分把专业的人解放出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未来尖端科技项目在产业投资布局的权重也会大幅提升。


深化产业投资细节,预防系统性风险

今天的硅谷之所以成为硅谷,不是今天存在的,而是过去硅谷做对了什么。你一定要先想到失败,因为成功的效果是100%或50%之间差别根本不是太重要,但是如果一个小漏洞不及早修补,可能会带来极大损害。

节点财经:李嘉诚常常讲,一个机械手表,只要一个齿轮有一点毛病,就会停顿。一家公司也是,一个机构只要有一个弱点,就可能失败。您在做产业投资合作的时候,面临的风险是什么?

杨守彬:第一,观念。改变认知是最难的,也是最有价值的。不管是春光里的团队还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大家要有共识,认可升级思维,这种思维的一致性是合作最重要的前提。如果不认同我也没办法服务你,因为谈几句双方就都窒息了。

第二:合作模式。无产业生态,无质量经济。杭州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态,很重要的原因是阿里巴巴在杭州,引领了新经济的发展,电商的生态、金融的生态,我们能看到产业生态对当地质量经济的拉动。如果没有产业生态的旗帜效应,再大的决心也没有开始。

第三:风险量化。遵循投资的逻辑,遵守投资的纪律。能够长期跑赢市场的基金,第一条就是全方位的风险管理能力,投资的核心就是投人,但是产业投资行业的现状是90%的研究和尽调都放在事儿上,没有真正去研究人。

第四:团队关系。弱弱联合,创造利他价值。合作是弱弱联合,首先要承认对方的价值。创始人要是想把项目做大,要有利他思维——和谁合作是利他,创造被他人利用的价值,创造为他们服务的价值。

节点财经:春光里团队如何做风险管理?

杨守彬:真正的风控是一套完善的体系,覆盖到投研全流程的各个环节。获得长期收益的前提往往是保护本金的安全,尤其是在市场出现黑天鹅或表现不佳时,风险管理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投研方面,保证投研团队的独立性,事前对宏观、产业和个股的分析认知和判断,将风险前置;基金管理方面,多位专业基金经理人全程共同管理,避免因个人的状态好坏、投资偏好等因素影响产品的业绩表现,力争在风险发生前就认识清楚有所防御;项目筛选方面,我们在产业生态中择优选择,归根到底回到人的本源,一个平台的基因都是创始人的基因,做项目就要极致专业,要有拔尖的态度。

此外,我还强调跨界的重要性。无边界商业竞争时代,没有安全的一亩三分地,你不去跨界,别人就会跨界到你在这里来,可能把你打死的都没有在你的竞争对手名单里。


对决策者的启示

过去几年,我们都应该感恩双创热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样一个历史。我们在最恰当的时候拥抱了历史潮流,抓住了时代给予的机会。

节点财经:您认为什么样的GP能把握住未来的机会?

杨守彬:TOP级GP、产业级GP、技术类GP、生态型GP、循环型GP。未来,VC、PE会相互融合,单纯做一个种类是不行的。

TOP级GP。对未来判断失误,就会被淘汰。经纬就是紧抓移动互联网风口,提前开始做布局和投资。未来,IDG、经纬会持续聚集资源和募资机会,只要没有时代断层,他们就会延续成绩。

产业级GP。真正深入到一个产业里面,只投这一个产业,纵向击穿型的产业基金,比拼的是对行业的理解程度和未来产业生态的整合能力。

技术类GP。未来是技术驱动产业创新的时代,靠烧钱拉用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投技术项目不再投概念了。创始人是否真正懂技术,是下沉市场细分的试金石。

生态型GP。在今天,投资规模最大,投资回报率最好的基金已经是腾讯了。腾讯靠生态来实现服务和退出,对外投资的所有项目中,过去3年有30多家上市。未来是生态和生态的竞争,我们可以围绕产业,造出自己的小生态,升级产业服务。

循环型GP。基金的混业经营很明显,最终基金本身要有一个循环型的基金。既有母基金能投GP,又能整合投产业。前海基金就是循环型基金,自己能形成一套循环。PE VC化相互融合,未来做一种类型的基金是不行的。


节点财经:未来,未来智能新经济时代的产业投资趋势是什么?

杨守彬:第一,产业投资观念体系要适应市场变化。

中国股权投资交易市场的一大特点就是波动大,进而导致价格波动、系统性风险等问题的发生。随着市场波动的降低,呈现出两种产业投资观念:第一,跨界市场下沉的投资趋势;第二,吸纳数据驱动的量化方式。

好的产业投资并非体系一成不变,需要不断反思、改良和创新,做到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市场的变化。

第二,产业投资要投高新技术,也要赋能高新技术的教育和基础设施。

在智能新经济时代,各行各业都将面临科技创新推动的产业变革,以充分获取智能新经济的潜在红利,这种变革需要配置对AI、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适当的人才投资,如数据可视化、计算机视觉等。类似高新技术的教育和基础设施等行业的投资会对个人和企业产生巨大回报。

第三,持续保持市场敏感性,探索智能新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产业变革速度各不相同,也反映出各区域技术适应性差异。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会降低产业活力、行业与地区的潜在创新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对于新技术的一次性投资是不够的,鉴于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变化,还需要产业投资者时刻对市场保持敏感,以快速的技术和投资组合的方式,适应新的市场变化,把脉社会经济流动的新途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