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毒App发起行业自律“鞋穿不炒”,博傻游戏没有赢家

2019/9/9 15:17:00

文|曾响铃

来源|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如果说虚拟空气币是中年人的“财富坟场”,那炒鞋可能就是针对95后、00后的“韭菜盛宴”。

一双潮鞋两年可以涨价45倍,“XX大学生一年潮鞋一年赚50万”、“鞋店开业几百人冒雨排队摇号抢限量款”……既有年轻人购入限量版鞋品转手提价成为“散户”,也有大规模买入鞋品“囤积居奇”的庄家。

而原本定位于球鞋转售的二级市场上,有些App们顺势成为韭菜的收割场,利用炒鞋的热度获得大量的流量与利益。

不过,行业领头羊毒App一直反对炒鞋,并试图通过发起鞋穿不炒”的行业自律改变这一现象,让球鞋转售回归正常的物品交易属性,让平台价值观回归本位、持续良性发展的行业未来。

球鞋名利场背后,是这群95后、00后的潮文化+“自我暴露”

炒鞋之所以在95后、00后中兴起,原因还在于这批消费者受到了独特的“体育文化+潮文化”叠加影响。

关心体育的人未必都关心“潮流”,但又关心体育又关心潮流的群体对那些球鞋品牌推出的各种潮品是没有抵抗力的,在炒鞋风潮形成之前,“自穿”、“收藏”的需求就已经十分旺盛。

原本,在正常的、旺盛的市场需求下,复刻版、定制版、……在市场上形成了抢购风潮,物以稀为贵,这并没有错。

但是,偏偏终端消费需求的爆发又发生在社会投机心理(楼市、股市、币市)肆虐的背景下,于是从刚开始的待价而沽,到故意哄抬鞋价,愈演愈烈,最终全民炒作风潮兴起。

连那些原本只是消费的群体也参与到炒作中,各种炒鞋帖子下不乏“降到XX价格干脆自穿”的言论。

说到底,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于年轻人深受潮流文化影响,这种影响造成的市场需求缺口,好巧不巧刚好发生在投机风潮的大时代。潮文化的影响还深刻体现在,即便在炒鞋过程中,如同炒股分析基本面一样,炒作者们总是要对球鞋设计、潮流背景、明星关联等内容颇显专业地分析一番。

而且,社交网络的便捷化,95后、00后表达自己的渠道十分开阔,心理学上的“自我暴露”(指一个人自发地、有意识地暴露自己真实且重要的信息,坦率地表白自己,陈述自己,推销自己)又加深潮文化的圈层影响力。

当他们主动在朋友圈炫鞋时,同样圈层的年轻人在“潮文化”下被聚拢,最终类似于KOC一样的传播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进行“自我暴露”。

某些炒作者甚至故意利用“潮文化”的圈层影响力进行传播,在虚荣心、贪婪心糅合潮文化下,更多“韭菜”跑步入场。

把炒鞋当做理财,一场全输的博傻游戏

炒作之风愈演愈烈后,原本只是潮文化的“自我暴露”,现在变成了以潮文化为工具的投机文化“自我暴露”,圈层中的年轻人,人人都开始炫耀自己的炒鞋战绩。

然而,这毕竟是一场盛大的投机盛宴,把炒鞋当作理财,所有参与者固然能获得眼前利益,但最终将是多输结局的博傻游戏。

1、炒鞋者:投机分子手里只会留下“沙丁鱼罐头”

有一个讽刺华尔街金融投机的故事:

两位“炒手”不断相互交易一罐沙丁鱼罐头,一方总是以更高的价格从对方手中买进,不断交易下来双方都赚了不少钱,突然有一天,其中一位打开罐头看看究竟为什么这么值钱,谁知道里边已经发臭了。

另一位指责他:这罐沙丁鱼是用来交易的,不是用来吃的!

炒鞋之风何其相似,鞋子变成了交易的工具而不是用来穿着脚上走路、跑步,背离了作为基本的生活产品存在的意义。一旦泡沫破裂,投机者回过头来看,手里拿到的东西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沙丁鱼罐头”。

2、恶意制造稀缺的品牌方:知名品牌美誉度受损

品牌方常常会发布各种限量款球鞋进行“饥饿营销”,这原本是无可厚非的营销策略。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过度使用这种“限量”饥饿营销的方式,甚至主动利用市场不理性的囤货行为大量推出各种限量版,直接助长了炒鞋之风的兴起。在二级市场上,真正热爱品牌(或体育明星)的“铁杆粉丝”不得不去“抢购”,炒作之风自然更容易形成。

过度饥饿营销看似能给品牌带来所谓的“市场热度”,但长此以往在那些真正粉丝心里,品牌的的形象和美誉度将受到损害,且在炒作之风下,原本已经成为顽疾的盗版鞋问题将更为严重,反过来又伤害粉丝和品牌。

3、二级市场转售平台:劣币驱逐良币

如同币圈的投机行为让交易所发了财,有些二级市场上的App“近水楼台先得月”,直接加入甚至主导了这场投机游戏。

在斗牛、Nice等平台上,不仅有提供给炒作者的基础版“球鞋价格行情”,甚至还大搞“创新”,拉来股市上的涨跌幅和K线做所谓“市场分析”,更有甚者还炮制了“炒鞋”三大指数——AJ指数、耐克指数和阿迪达斯指数。这还不算,一些平台甚至涉嫌金融违法,其平台上只炒作鞋的归属权的“云炒鞋”乱象让二级市场“乌烟瘴气”。


这些平台的做法如果得不到遏制,对整个二级球鞋交易市场来说,无疑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品行不端的平台大肆套取利益破坏正常秩序。

7月底毒App在全网发布了“鞋穿不炒”的倡议书,直接提出“球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从全球范围内来看,这应当是首家公开对“炒鞋现象”表示反对的球鞋交易平台,与此同时,毒App还在平台上推出了多项落地的措施抑制炒鞋现象。

毒App在其倡议书中所提到:“球鞋是广大消费者体验潮流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我们呼吁广大用户、潮人和Sneaker理性消费,尊重球鞋文化,远离炒卖行为,与毒App共创良性的潮流消费市场环境。”作为球鞋交易平台,越是在市场不理性时,越是要守住初心,这也是为行业守住未来。


不做最后一棒的“接盘侠”,如何正确对待这场炒作潮

是泡沫就终有破灭的一天,谁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那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拒绝炒鞋,拒绝成为接盘侠,至少要从这三个方面正确看待和处理这场炒作潮:

1、认清现实——鞋子没有投资价值

在现代工业化体系下,球鞋之类的产品,即便是所谓限量版、定制版,也早可以通过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看看中国浙江、福建那发达的制鞋产业就知道,这种标准化的、制造难度很低的工业化制成品,其保值价值极其有限。

再者,就算某些鞋子产品对体育粉丝们真的具有某些“精神意义”,粉丝愿意为它支付更高的价格,那也是应当是在真正的需求上进行交易。炒高价格已经背离这种对精神的追求,反而因为市场的炒作让假货盛行,最终“赝品”横行,所谓“信仰”荡然无存。

既没有生产难度,也无法控制稀缺性,在各种投机资本面前,95后、00后无疑变成了一茬茬绿油油的韭菜。

2、营造理性氛围——拒绝“郁金香泡沫”再现

郁金香泡沫是经典的关于投机的经济学术语,几百年前荷兰人狂热炒作郁金香,最终市场崩盘,无数人倾家荡产。造成郁金香泡沫除了投机者积极参与之外,整个社会营造出的对郁金香的热捧舆论也是重要推手。

制止炒鞋投机,不能指望投机者立刻回头,在社会层面更应该积极营造理性氛围。不论是媒体,还是具有自己传播渠道的品牌方、渠道平台方,都应该积极发声,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让大众用理性的态度看待鞋子这个产品。

这正是毒App的做法。

7月底毒App在公众号及各媒体平台旗帜鲜明发表表达“球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立场后,其行动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响应,甚至官媒人民日报都站出来表示支持,并撰文响应:


这篇报道中,直接引用了毒App的表态:

“广大用户、潮人和交易者应该理性消费,尊重球鞋文化、远离炒卖行为,共创良性的潮流市场消费环境。”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毒App持续在微信、微博等各个社交媒体上宣扬理性消费、理性投资的观念,更多的权威媒体加入进来,例如,8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就发表《“鞋穿不炒”,不能放任“炒鞋”》专题报道,其中引用了毒App“鞋穿不炒”观点。

毫无疑问,与炒鞋风潮相对应的是,社会舆论氛围已经逐渐导向理性思维,这其中毒App这样的平台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行业自律——用落地的行动解决问题

作为交易的主要场景,二级市场转售平台能够推波助澜,也就能够采取措施直接遏制投机之风。毕竟,愿景需要实际的行动来落地。

在发布“鞋穿不炒”倡议的同时,毒App还配套了一系列优化平台的治理措施,例如,针对恶意炒货卖家,一旦卖家超时未发货、虚假发货、货不对版,毒App会直接扣除卖家保证金,并关闭订单,平台收到的商品安排到付退还卖家。

此外,针对投机环节起到关键作用的保证金机制(毒App平台向平台卖家收取基于订单金额的一定比例费用),毒App基于市场调研及用户反馈将阶梯加绝对值的收取方式变更为按照比例收取,大幅提高保证金比例,如此,恶意卖家的违约成本将大大提升,炒卖行为将得到遏制。

5.jpg


在买家层面,毒App同步更新买家权益赔付补偿规则,如果卖家因个人原因取消订单或未在规定时间内发货,平台将全额退还买家所支付的货款,并依照标准进行赔付。

6.jpg


毒App在努力,但一家的力量并不够,更多品牌、一级市场渠道、二级市场平台以及粉丝群体需要加入进来,如此,体育文化+潮文化融合的潮鞋市场才能良性发展,行业才能真正回归初心。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高级评委;

3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

5钛媒体、界面、虎嗅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现为“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曾响铃

    总访问量:743552
    全部文章:665
曾响铃(微信ID:xiangling0815):钛媒体、品途商业评论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AI新媒体“智能相对论”创始人;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趋势革命 ?重新定义未来四大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现为“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