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美国工厂》| 后工业时代的资本启示录和美国工会的性质

2019/9/5 12:58:00

文 | 京畿部长

其实《美国工厂》引起舆论关注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不论是其出品人,还是发布的社会背景,它都有着足够的话题性和敏感度,撩拨着人们的神经,并对其进行多重意义的解读和建构。其实说到底不论是美国工厂还是美国工人,他们这一次沦为了背景板,映衬的也是老牌资本主义工业国的相对衰弱和全球化的加深趋势。

▲《美国工厂》海报

其实哪有什么全球化,不过是资本无国籍到处掠夺利润的表现罢了。

中国人在美国建厂,可解读的空间实在太过于宽裕。就像在纪录片中所展示的冲破与偏见,希望与融合一样,不论是什么肤色还是什么信仰,大家都会被彼此的利益而串联在了一起,组成了共同的商业世界。不论是曹德旺去美国建厂,还是马斯克在上海造车,亦或是美国工人在意人权,还是中国工人任劳任怨,基于这些表象的讨论永远都达不到内核,人是被什么驱动,人的行为是有什么决定的,不论资本家也罢,还是普通的工人也罢,其实大家都没什么区别,因为并没有谁是真正按照自己所想的而做的,有的不过是综合考虑的妥协,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已,谁都由不得自己,这是曹德旺和马斯克们的无奈,也是每一个将被时代大潮席卷的劳动力的无奈。

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贝尔出版了《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一书。他把人在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在书中他认为不同的社会是依据不同的中轴建立起来的。比如在前工业社会以传统主义为轴心,意图是同自然界竞争,土地是资源,地主和军人拥有统治权。而在工业社会里,则以经济增长为轴心,同经过加工的自然界竞争,机器是资源,企业主是社会的统治人物。到了后工业社会以理论知识为中轴,意图是人与人之间知识的竞争,科技精英成为社会的统治人物。科技专家之所以拥有权力,全凭他们受的专业教育与技术专长。也就是说后工业社会是以服务来为基础的社会,他们服务的是谁呢?是机器。

▲《美国工厂》中中方人员在给曹德旺介绍自动化设备。

美国的铁锈地带并不是人家的专属,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去进一步释放生产力,铁锈地带只会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美国制造业一度被视为是“夕阳工业”,即使在近几年又出现了新的生机,但是它跳动的并不剧烈,所带来的产业发展也并没有达到人们想要的结果。美国工人的遭遇和与福耀产生的冲突是时代发展的不可避免,而去讨论和解决这些问题,那就是真正意义的白费功夫。

在《美国工厂》中,从政策审批到落地、从人员招募到开工、从劳动态度到冲突,中国领导层和美国工人之间的斗智斗勇最后都被一个机械臂做了注脚。在后工业时代,科技专业和技术职员的增长将会爆发,因为这是资本的需求。也就是说科学家和工程师是后工业社会的关键集团。未来的主流是机器,那么未来所需要的劳动力也是能够服务机器的这些人,也就是设备研发和维护的人员。科技发展到一个阶段,以前的职业会被彻底消灭,也会产生新的职业,而能踩到这个风口上的人,就是时代所需要的。我看到有影评表示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大家都需要工厂。这句话不错,但需要工厂,并不一定需要工人。当代顿市的这些工人从通用汽车离职的时候,其实他们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永远不会再来了。所以在福耀美国工人要求工会进驻来保障自己权利的时候,就显得格外滑稽可笑。

就比如在农耕时代,大家为了一块土地争来争去;在工业时代,以到工厂上班成为工人为荣,但现在呢?看一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喊了多少年了;成为白领在格子间里写PPT的上班族们自嘲社畜,这就是时代的变化,你虽然没有做错什么,但你确实不被社会需要了,为什么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回报没有正比,是因为你工作的价值在不停的缩水,就如一句话说的,努力的方向很重要,如果还把辛苦和勤劳当美德,那么你和那些农民。工人有什么区别,淘汰你,与你无关,我觉得这是大家要明白的事,也是我看《美国工厂》所能想到的未来可能了。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从来不会给人打招呼,只是会在一些事情上露出端倪。很多事情是永远回不去的,但你失去的时候,你就要做好永远失去的准备,因为谁都不会回头。美国工人烂与否,中国工人好也罢,在后工业时代,资本会告诉你,我们之间有很多事情要谈,但不要和我谈道德,那东西没意义。

说完启示我们再聊一聊美国工会

《美国工厂》让前美国总统奥巴马重回公众视野,记录片中作为接盘手的福耀在经过与本地工人磨合之后,在影片最后依旧投回了自动化的怀抱,可以说制造业是拉来了,但是就业估计还是很悬。这一点也是明里暗里怼了现任总统特朗普的重振制造业政策。

果然是前任总统,一出手就知道是老江湖了。

当然奥巴马拍的纪录片,当然是由政治挂帅,这一点无可非议,不过剥开片子中错综复杂的关系,还是有几条清晰点的主线,比如片中与福耀多次产生冲突的工会。可以说聊起这个话题曹德旺老人家次次撂下狠话,也说得简单明了,福耀和工会只能存在一个,没有其它选项。

▲《美国工厂》中对于工会问题曹德旺明确表态

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行业工会是在1792年,可以说发展比较早,而且当时的工会带有互助会性质。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美国工会一直成不了气候,因为通行着不利于工会的法律,譬如说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最初就用来反对“垄断的”工会组织。20世纪30年代为了挽救经济危机,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美国工会借着《全国产业复兴法》与《国家劳工关系法》取得了合法地位和集体谈判的权利。而美国最大的独立工会组织,片中出现的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N)也是于这一时期在美国汽车制造企业聚集地底特律成立。

▲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资料图

70年代初美国工会会员人数一度达到顶峰,超过了2300万人。但是好景不长,80年代由于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里根政府和雇主对工会的敌视和打压,美国工会运动陷人困境。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工会发展和当时的政党有很大关系,总体来说共和党对工会的态度并不友好,但是民主党则是比较友善。

到了21世纪,美国工会已经越来越被边缘化了。但即使如此我们也能看到在纪录片中的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组织,可以把工人们聚成合力,为工人集体诉求与集体谈判,比如在劳资对抗中,工会甚至可以组织员工大罢工。虽然工会和福耀扳了手腕,但最后的结果工会还是输了。

美国工会的起起落落是美国制造业起起落落的缩影。从强势到颓势,从以前为工人谋福再到沦为资本的看门狗,美国工会从诞生到现在其实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它的存在到底给工人带来了多少好处,并没有决定性的证据,相反,美国工会甚至是美国制造业的刽子手。比如人们认为工会可以在长期内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工业人口的实际工资,但现实我们却也看到,并没有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说工会能起到的核心作用,也就是改善局部的工作条件,并能确保工会成员所提供的的劳务能得到应有的实际市场价值罢了,你要说它能带来什么溢出效应,那是不大可能的。

在多数人眼中(包括曹德旺),工会是一种劳动力要素的垄断者。因为历史的经验告诉了大家,工会在某些情况下很容易就做过头。比如工会会采取一些强迫手段,订立歧视性的工会会员资格,在专长和技能因素方面,设立各种限制条件,如高入会费、排斥性工会劳工生产产品,甚至排斥外地的工会生产的产品。只要罢工行动是和平的,那么这就是劳工的合法武器,虽然事实如此,但我们也知道罢工应该是迫不得已的最后手段,但工会反而喜欢动不动就来这么一下,所以对任何用人单位来说,工会都很招他们反感。

说到底都是作的。

就拿美国的铁路业为例。铁路业没办法通过提高票价的形式把成本转嫁乘客,因为政府法律规定不许这么做。所以工会会以牺牲雇主和投资人为代价,来获得工资上涨的收益。由于投资人手里有大量流动资金,如果把这些钱投入铁路业,那么这些钱就成了铁轨、火车、路基的成本。而现在却被套牢在这一个项目上面,对于已经投入的成本,铁路工会可以迫使投资人接受较低的投资回报,只要收入高于经营成本,投资人还是会让铁路运转下去,不论收益有多少。

如此一来,就产生一个结果,如果投资人投到铁路上的钱创造的收益比不上其他行业,那么铁路行业就别想再拿到投资人一毛钱,他们只会维持运营,但不会扩大规模。并且国内的投资回报比不上海外投资的话,他们也会把钱拿到海外,如果海外也没有,那么他们更愿意把钱放着,我们都知道货币只有投资和流通才有价值,放着就是废纸。没有投资,社会经济就会出现问题,工会说白了也只是贪图了眼前的这点钱,却断送了大家共同的财路。你要说工会让大家劳动权益有了保障,有了高的收入确实不假,但长期来看,工会则堵塞了全体劳动力的工资上涨,那么这又是害了谁?试问通用汽车被工会干翻走人的时候,这些失业的人应该埋怨谁?还是工会在他们生计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们?我们看到的是,是来自中国的曹德旺给了他们工作,而这时候工会又想横插一脚,请问你工会凭什么?殷鉴不远,曹德旺无论如何都没道理给工会好脸色看。

虽然说工人实际工资上涨停止有着其他外部原因,也不是工会的错,但恰恰就是这些目光短浅的工会和他们采取的措施推波助澜了这一结果,所以在一定意义上,美国制造业成了这幅模样全被公会所赐。中国人来了,自然也不会搭理工会这一套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