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稳定发展的小米收入,最大的主力军是手机和IoT

2019/8/24 22:37:00

?????_20190824223202.png

2019 年 月 20 日,小米集团发布了其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据财报显示,在第二季度小米集团收入达到520亿元,同比增长14.8%。经调整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71.7%,达到36亿元。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2.5%增长至14.0%。上半年总收入人民币 957.1 亿元,同比增长 20.2%;经调整后净利润为人民币 57.2 亿元,同比增长 49.8%其总现金储备达到人民币 511 亿元,充足的资金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总日数据来看,小米集团上半年的财务总体保持稳定增长,远超市场预期。对此,雷军表示,在2019上半年,尽管商业环境充满挑战,但小米的各项业务仍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实现了一系列关键性的突破。未来也将持续保持灵敏市场节奏与稳固的运营策略,着重稳定盈利能力。在营收方面,IoT和手机占了小米整体收入的九成以上,虽然成为一家真正的互联网公司是小米的梦想,但是互联网收入只占到8.8%2019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分部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5.0%,达到320亿元。数据显示,小米智能手机销量达到3210万部。而在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方面,2019年第二季度收入为14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0%

2019年的第二季度数据也体现出小米的转型是有效果,手机和IoT是营收的主力军。根据Canalys的资料,2019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全球第四,全球市场占有率从2018年第二季度的9.5%增加到2019年第二季度的9.7%其中,手机业务毛利率由上季度的3.3%大幅提升至8.1%,为2017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海外市场为清理旧型号手机库存降低价格的影响下,上个季度的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一直下降。而现在的海外市场销售恢复正常,所以毛利率也得到提升。不仅是此原因,毛利率的恢复还得力于小米品牌战略的实施。在2018年,随着手机行业的竞争愈演激烈,小米的手机业务遭受挫折,营收下降。为了脱离困境,小在2018年底开启了自身的转型之路,将其手机业务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提高中高端产品的占比。在今年一月,小米正式将“Redmi”与“小米”正式进行品牌拆分,今后的“小米”与“Redmi”将各自进行品牌运营,小米将发展中高端及多元化市场,进军新零售,而Redmi定位于性价比体验,主攻电商市场。除此之外,还推出了符合女性用户的小米CC系列产品,这也为小米拓展多元化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如今的小米手机业务转型得到了成功,但是后续还需更大的发展推动力。

小米的自我定位从之前的“手机+智能硬件+IoT平台”转为闲杂的“手机+AIoT”。很多人认为IoT并不存在多大的利益,仅有硬件收入。目前小米IoT能带来的只有电视端的收入,在2019年上半年,小米电视的出货量达到了535万台,同比增长65%。根据奥维云网、中怡康和群智咨询统计,小米电视的出货量和销量在中国市场位居第一,超过了传统的巨头创维和海信。截止今年6月,小米陆续推出小米充电宝、小米无线车充、小米手环、小米米家智能门锁、照片打印机等IoT设备。这些设备覆盖了电视、空调、洗衣机、厨电等领域,随着小米IoT业务的扩张,用户人群不断增加,推动了IoT的发展。现在是智能家居时代,每个家电相互关联,这样的生态需求激起了用户的产品需求。这样的环境下,小米的“手机+AIoT”的双引擎战略无疑是正确的决定。目前小米已经创建了自身的米家体系,在业界内也在前列。截止2019630日,小米 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达到1.96亿台,同比增长69.5%。现在的小米和其竞争对手都在抢占大家电市场,因为这将是家庭IoT连接的关键节点。雷军也曾表示:“大家电将成为小米“未来10年持续发展蓝图的核心拼图之一”。所有人都清楚,一旦自己的IoT平台搭建成熟后,其产生的新兴互联网收入,无疑会成为未来很多年的增长引擎。”

今年6月,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预示着中国已经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也是目前可以影响智能升级行业格局的一大因素,面对5G,小米集团也早有布局。在2016年,小米就成立了预研团队。在20192月,小米首款智能手机MIX 3 5G版在西班牙发布。其也表示在今年下半年将在国内市场推出第二款5G手机。随着5G的到来,小米前期的投入成为了现在的优势,也为其转型注入了动力。

这个仅用9年的时间成为2019年榜单中最年轻的公司,在7月的《财富》500强公司名单首次上榜。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小米并不打算激进前进,稳健成为了小米发展之道。虽然5G时代已经开启,但是在盛行之前道路并未清晰。现在的小米有着巨大的现金流,继续用硬件来实现自身的IoT互联网平台梦,才是正确的选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