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二季度净利润大超市场预期 小米股价为何仍跌跌不休?

2019/8/21 15:09:00

8月20日,小米集团公布了2019年Q2财报。数据表明,小米集团二季度营收为520亿元,去年同期452.36亿元,同比增长14.8%,但低于市场预期的535.21亿元。上半年经总营收957.1亿元,同比增长20.2%;调整后的净利润为57.2亿元,同比增长49.8%,大超市场预期。其中,2019年第二季度调整后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6.4亿元,同比大涨71.7%,同样超市场预期,此前彭博一致预测二季度其调整后的净利润为28亿元。

但净利润大增并没有刺激小米股价的增长,今日开盘一路下挫,截止发稿报8.93港元,跌幅达5.3%。

 

二季度小米能实现净利润的大增长,或是受小米二季度市场战略的影响,在手机业务方面,多款新机上市助力,直接导致这一业务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的回升。IOT业务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其中,小米电视2019年上半年销量居中国第一,同时米家空调的销量也远超市场预期,出货量达约100万台,实现60%同比增长的速度。

尽管小米今年二季度以及上半年净利润均远超市场预期,但小米核心业务在市场上依旧面临着不少难题,譬如手机市场的竞争,IOT业务越来越多的参赛者涌入,亦或是小米不见起色的股价,未来该如何在行业内“混”,是小米始终该思考的问题。港股研究社通过解读这份最新财报来来看待未来小米的发展空间。

Q2及上半年净利润均超预期   核心业务持续增长

最新财报显示,小米Q2营收520亿元,同比增长14.8%,调整后的净利润36.35亿元,同比增长71.1%。就整个上半年来讲,总营收达957.1亿元,同比增长20.2%;调整后的净利润为57.2亿元,同比增长49.8%。不论是Q2还是上半年,净利润均大超市场预期。就业务方面来讲,手机业务和IOT业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智能手机分部依旧是主要贡献者,在这一季度迎来了相对正面的变化,营收达320亿元,实现了5%的同比增速,主要由于智能手机平均售价的上升,跟小米手机进军高端市场的战略息息相关。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Q2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的状态下,小米份额从2018年Q2同比提升至2019年Q2的9.4%。售出数量由去年同期的32百万部升至今年Q2的32.1百万部。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分部依旧保持了强劲增长态势,营收达149亿元,同比增长44%,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104亿元。主要是由于智能电视、小米手环、小米净水器及米家电动滑板车,米家空调等几款热销生态链产品的需求强劲增长。其中,智能电视及笔记本电脑的收入同比增长30.6%至55亿元。

而第三部分的互联网业务营收由去年Q2的40亿元同比增长15.7%至今年Q2的46亿元。其中,广告业务营收25亿元,同比略降0.6%,主要是由于中国大陆广告市场的疲软,尤其是贡献主要广告收入的其他互联网公司广告开支减少。二季度游戏营收达人民币675.1百万元,同比降低4.1%。但游戏业务的毛利却由去年同期的212.5百万增长92.1%至今年二季度的408.2百万。

其他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达14亿元,同比增长89.9%。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和有品电商平台收入的快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二季度小米的用户群持续增长。MIUI的MAU由2018年6月的206.9百万人增长34.7%至2019年6月的278.7百万人。智能电视以及小米盒子MAU于2019年6月达到了22.6百万人,同比增长53.8%。

如此看来,小米的这份最新财报还是不错的。但事实上,小米的处境并没有想象中的乐观。

财报虽好看  但前途依旧荆棘丛生

随着手机市场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以及5G时代的迫近,小米也在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除了自身的一些顽疾,对手的挤压或是巨大的绊脚石。

1、股价持续低迷  资本市场信心不足

事实上,小米股价已经不是业内的新鲜话题。去年7月9日上市即破发, 此前雷军说“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集团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这句话在如今看来,现实似乎有点残酷。

尽管这次财报显示净利润大超市场预期,但股价却依旧平平,针对17港元的发行价,目前的8.93港元处境尤为尴尬。

而在今年8月7日更是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新低,股价一度下探至8.65港元,相较于发行价近乎腰斩。当然,针对股价的不给力,小米之前也采取过相应的股票回购计划,但长远来看刺激股价增长的作用并不大。

2、互联网业务有改善  但占比过低

众所周知,小米最早是以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身份亮相。但小米却一直处在“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硬件公司”的争议之中,这就不得不重点说说其业务营收的占比结构了。 

梳理其上市以来的财报可以发现,小米的互联网营收占比始终比较低。据小米2018全年财报数据显示,其互联网收入占比仅有9.1%,而智能手机收入占比为65.1%,IoT与生活消费品收入占比为25.1%。

而根据今年二季度的财报显示,互联网业务营收占比依旧只有8.8%,而以硬件为主的IoT产品与智能手机收入占比相加高达90.4%。

可以看出作为以互联网名义诞生的小米,在业务营收结构上的不平衡,而业务的不平衡也会影响资本市场投资者们的信心,这亦是小米在业务经营上需要面临的隐忧。手机市场大背景的千变万化,以及竞争对手的不遗余力,都会给小米的未来增加不确定性,那么,业务营收结构的适当调整对小米来说也就不是小事了。

3、手机销量继续下滑   华为的强劲发展让其承压不少

前不久,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公布的第二季度国内手机销量情况。其中,小米手机在今年的第二季度总销量为1150万台,同比下滑了20%。尽管手机业务在今年Q2季度较去年同期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但在当前全球手机出货量整体下滑的大背景之下,小米也未能逃脱销量下滑的命运。

在国内市场,根据canalys公布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数据来看,手机品牌们争相下跌,OPPO、vivo、苹果分别下滑18%、19%,14%,但小米却是最惨的,下跌最严重达20%。

 

另据全球市场调研机构IHS Markit日前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华为手机以18%的份额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二名,OPPO超过美国苹果手机位居第三。事实上,华为国内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其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Canalys调查报告,2019年Q2华为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达到38.2%,平均每卖出3台智能手机,就有一台是华为,出货量同比增长31%。

华为手机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8月16日,华为国内首款5G手机Mate 20 X 5G版正式发售,售价6199元华为Mate 20 X 5G是华为首款开卖的5G旗舰。根据华为官方发布的文章显示,截至8月15日中午12点,华为Mate 20 X 5G预约量突破100万。

此外,据8月19日消息,华为5G折叠屏手机MateX 重新拿到了入网许可证。在配置上,华为MateX拥有很高的科技感,其折叠屏形态可以最大展开为8英寸,完全可以当做平板电脑来用,而折叠起来的时候拥有6.6英寸手机。可见,华为手机在高端市场的发力越来越集中。

另一方面,华为已经在积极准备线下旗舰店,据昨日华为终端公司微博称,华为的全球首家线下旗舰店将于9月份落地深圳。事实上,华为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线下店体系,只不过均以销售为主。而作为全球首家旗舰店其代表的是品牌形象,功能自然是不一样。

但从华为加码线下这一举措可以看出,接下来着眼的市场将更为广阔,线下旗舰店首要服务的人群更多的是趋向于高端机型使用者。未来随着5G市场的全面普及,可以想见华为的线下旗舰店或将进一步增加,市场地位也将得到相应的拓宽和巩固,这对包括小米在内的其他手机品牌来讲,无疑会形成潜在的压力。

反观小米,虽然在国内市场处于top5的位置,但在核心技术方面却并未取得突破,或许这也是小米手机一直以来的痛点。华为、苹果、三星都取得了芯片或者操作系统或者其他方面核心技术的突破,而小米目前无论是芯片还是操作系统、摄像头等都是使用第三方企业提供的产品,自己并没有取得大的技术性突破。

如果小米在核心技术上不能取的突破,只谈出货量,便无法与华为、苹果、三星等相提并论。在全球手机出货量以及大部分的企业也都呈现不同程度下滑的背景下,如若在核心技术上不能突破,想让消费者们买单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

深挖手机市场     继续编织IOT生态链

面对当前手机市场不容乐观的行情以及对手的围剿,小米手机业务的经营窘境显而易见,但智能手机业务作为小米营收大头仍然是不能松懈。

1、手机市场动作频出   持续深挖抢占市场先机

今年6月份雷军亲自操刀中国区业务以及独立红米品牌、进军手机高端市场这一系列动作便可以看出,手机业务依旧会是小米的重点发力方向。而就在昨日(19上午,小米手机在官方微博宣布古力娜扎成为“小米CC”手机的形象大使,可见小米依旧在不遗余力的酝酿其高端手机梦。

在过去一天的818购物节期间,红米note7在苏宁易购18日下午发布的12小时半程战报中夺得了单品销量第一,小米系列产品表现也并未令人失望,品牌销售额进入前三。

 

此外,在折叠屏手机的研制上,小米也已经入局。早在今年3月初便已经将这项专利提交给欧盟知识产权局,并于今年8月5日被正式收录。而就在8月13日,外媒91Mobiles曝光了小米的这份折叠智能机专利。华为和三星折叠屏是单向折叠,而小米采用的是双折叠屏的外观设计。相较而言,似乎更具有设计独特感。

尽管这样的设计别出心裁,但不得不说双折叠设计方案也意味着双重风险。目前来说,折叠屏手机的技术难题主要存在于屏幕和铰链上。如何在保持功率和耐用度的同时,使屏幕做到更轻薄、柔软容易折叠,这是一个难题。毕竟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多次的弯折不可避免会对屏幕造成影响。但值得肯定的是,在折叠屏手机上小米在不遗余力的抢占先机。

综合来看,智能手机业务依旧是小米深挖的市场,至于未来是否能达预期还得由市场说了算。

2、依仗自身生态优势   快速驶入IOT蓝海

根据这份最新财报来看,IOT生态业务在其总营收当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对小米的营收结构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从其今年一季度财报的收入结构来看,手机占比从2018年65%下降至今年Q1的62%,IoT占比则从25%提升到28%。手机毛利占比从2018年32%下降至17%,IoT则从20%提升到28%。这一季度的财报也延续了这一局面,智能手机分部占61.6%,IoT与生活消费品占比28.8%。

这也与小米的生态战略相吻合,据小米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小米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达1.71亿件,超越了谷歌、亚马逊、苹果等科技巨头,建成了全球最大消费级物联网平台,小米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已经很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与华恒的合资公司华米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可穿戴公司,亦表现出了强劲的市场战斗力。据其今年二季度的财报显示,华米科技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达到了830万部,较2018年第二季度的540万部,同比增长超过了五成约53.7%,小米集团可穿戴设备销量的增长,华米科技功劳不小。据其今年二季度的财报显示,二季度营收达10.3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6%,今后有望持续为小米在这一领域带来优势。此外,小米集团旗下的生态链企业云米科技,也会是其驰骋IOT市场的一大得力战将。

但与此同时,各大传统家电品牌也在争相涌入IOT市场,譬如海尔、海信都在筹建属于自己的物联网体系,这也给小米未来的生态发展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此外,小米电视虽然在今年上半年的出货量位居国内第一,但值得注意的是,8月15日搭载鸿蒙系统的荣耀智慧屏上线五分钟便突破3000台的销量,并在上半年扬言电视目标的年销售量要达1000万台,按这个数据来计算的话,意味着要成为国内电视行业第一,足可见其野心不小。而就在荣耀开卖一天之后,TCL便发布了“智屏”产品XESS,很明显,这些品牌与小米展开了抢夺“客厅”C位之战。

随着众多参赛者的入局,未来这一领域的格局会如何呈现还不得而知。但随着未来5G物联网时代的迫近,以及AI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一赛道也会越来越热闹,但综合小米目前财报以及其在这一领域的优势来看,依旧有潜力可挖。

本文来源:港股研究社(公众号:ganggushe)http://ganggu.meigushe.com/—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专注报道港股企业,对港股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