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移动支付撞上天花板

2019/8/10 14:04:00

文 | 周天财经

「水大鱼大。」

这是在被问到如何用一个词形容过往十年时,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给出的观点。过去十年,不仅有一批中国企业发展壮大,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出行不再需要挥手打车、外卖可以半小时内送到家里、手机上也能够学习付费课程…人们常常将这一切改变归功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革新,但其实,在它们背后还有一项金融创新的价值被远远低估,是的,这项创新就是移动支付。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移动支付对生活带来的改变,更多在于支付行为的移动。但是就像著名金融学者唐涯所评价的那样,「没有移动支付,许多新的业态,包括人们熟悉的许多独角兽企业,根本就不可能出现。」

如今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而移动支付作为其中的「尖刀」也没能幸免。不过事实上,以移动支付为起点对商家的生产经营链条进行改造,仍然大有可为。而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竞逐角力,也正在向更深处驶去。

01 移动支付撞上天花板,瓶颈 or 拐点?

从流量和用户时长角度看,移动互联网大盘撞上天花板,拐点已至。

QuestMobile 最新数据显示,2019 年 Q2,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首次出现负增长,净减 200 万,回落到 11.36 亿。寒意更浓的是用户时长,从 2018 年 12 月到 2019 年 3 月,用户时长增速从 22.6% 降至 11.8%,到了 2019 年 6 月,增速已经滑到了 6%。用户量和时长两个因子同时下降,说明人口红利已经成为「过去式」。

依附生长的用户底盘已经出现负增长,自然而然这种焦虑感也被传递到移动支付领域。根据艾瑞咨询发布《2019Q1 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数据报告》显示,从 2017 年 Q1 至 2019 年 Q1,中国无论是线下扫码支付交易规模、还是移动智能终端 NFC 的交易规模的增长速度,都开始放缓,且环比增速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



线下扫码和NFC支付的增速都在放缓

而从行业上看,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作为移动支付浪潮中最早的入局者和推动者,已经形成了事实意义上的「两超」格局。

易观智库发布的 2019 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年度研究专题分析》显示,2019 年第一季度移动支付交易份额,支付宝与腾讯金融的所占比例高达 92.65%。其中,支付宝 53.21%,腾讯金融 39.44%。第三名的壹钱包份额为 1.27%。

战况胶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在想方设法获取更多增长。

微信支付副总裁耿志军上周在接受采访时也透露出团队的压力感,「大家都在焦虑往哪里走,不可能再翻番了。」而社交流量的暗礁在于需要确保流量优势一直保持在顶端。有业内人士指出,朋友圈打开率有走低迹象,对话框里的时间也面临头条系抢食。



同样的问题被抛给支付宝,支付宝 IoT 事业部总经理钟繇的回答是:「我们没有增长焦虑。如果硬要说焦虑,那就是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时间不够,时刻要想着如何创造更多的行业价值」。

相对于移动互联网红利充沛时移动支付通过大量地推转化增量的路径,大盘见顶时,这一波增长战役的策略显然需要更复杂,谁能够帮助用户提高效率、节约时间、提供紧贴商业服务场景的闭环解决方案,就能以支付为起点撬动更多产业互联网的生意。

而事实上,在移动支付发展的几个阶段中,转型和增长路径的调整从未停止。

02 移动支付已经进入第三阶段

回顾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快速发展期,移动支付技术在基础流程上初步跑通,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支付厂商,分别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业务推广,跑马圈地。

比较典型的如支付宝集五福,以及春节微信红包等营销活动,都是在这个阶段发生,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让用户建立支付账户,培养起初步的移动支付使用意识。

第二个阶段的主旋律是场景整合,移动支付进入到各个垂直行业,在用户的真实使用场景下交锋对垒。

比如说前几年的出行大战、外卖大战,再到如今移动支付渗透到地铁公交等公共出行领域。其特点是,将移动支付技术在各个场景深化落地,贯穿用户每天的完整动线。无论是去超市购物、乘坐公交,还是下馆子,都可以在移动支付上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

以公共交通出行场景为例,支付宝从 2016 年 8 月开始在杭州公交进行刷码乘车的尝试,到目前为止,周天财经了解到,支付宝乘车码用户已经超过 2 亿,并已经与 300 多个城市建立合作。根据腾讯最近发布的数据,微信乘车码在上线两年来,全国用户数量也已破亿。在 AT 你追我赶的过程中,移动支付对一个高频场景也迅速完成渗透。

而在第三个阶段,移动支付的主战场将从用户一侧转移到商家一侧,所比拼的,也已不再是狭义的移动支付能力本身,而是始于移动支付的经营数字化能力。

其实从今年年初开始,整个互联网大环境所在谈的转向 to B,在实体商业的切入点正是移动支付。

换个角度看,第三阶段对移动支付厂商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流量的铺开面积不再是第一指标,取而代之的,是移动支付厂商对商家经营赋能的深度。在今年的「88」活动上,我就观察到了这样的迹象。

03 远远超出「支付」范畴的移动支付

以支付宝及其背后的阿里巴巴商业生态为例,移动支付早已超出了「支付」范畴。

首先是在渠道上,支付宝、饿了么、高德、口碑、天猫、淘宝、UC、钉钉等阿里系 BU 基于支付宝小程序打通了线上与线下的场景、用户和数据。

阿里系各端的公域流量进而基于场景向商家导流,使其获得流量和品牌曝光。随之而来的,用户在支付宝小程序和生活号上沉淀为会员,商家可以深度运营并激发复购。

菜鸟和饿了么同时为商家提供了到家配送体系,在这背后,还有基于支付宝数巢的精准营销以及如芝麻信用、花呗和 IoT 的商业能力作为支撑。而在所有环节的数据监测与回流,又能够反哺商家新品研发及销售策略的制定。

可以说以移动支付作为切口和支点,阿里生态已经能够为 B 端商家提供全套数字化解决方案。

如果曾去过川渝地区,相信会对一家名为「乡村基」的连锁快餐有印象。这家名字很接地气的中式快餐起源于重庆,成立于 1996 年,并且已经在 2010 年纽交所挂牌上市。截至目前,乡村基已经在全国开设了 700 多家门店,一年接待超过一亿人次,客流入织。

「在重庆门店最大的并不是麦肯,而是我们,除了产品研发以外,我们也在探索如何把新的商业模式和我们的互联网相结合。」乡村基 CMO 余雪松向周天财经表示。

按照余雪松的说法,乡村基遇到了两个最主要的痛点,一方面,拉新的渠道和成本逐年上升,餐饮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另一方面就是数字化,餐饮商家不知道自己的用户是谁,它们喜欢什么,口味是什么,都没法跟踪。

从 2015 年开始,乡村基接入支付宝,通过移动支付提高了门店的收银效率,并在随后几年里与阿里合作不断深入。相继接入外卖、小程序及会员体系,在支付宝推出刷脸支付机具「蜻蜓」后,乡村基也于今年 2 月完成了全公司部署。


支付宝「蜻蜓」刷脸支付设备

余雪松向周天财经介绍,「阿里商业营造了消费者的整个闭环,这是商家更看重的」,「也有其他的供应商,但是是在单点上提供服务,并没有提供完整闭环的服务」。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这种闭环体现在,用户无论是堂食还是外卖,到店之前就可以通过支付宝、口碑、饿了么等 App 在线点餐,到店直接取餐即可。即便是到店之后再点餐,也能通过使用蜻蜓设备刷脸支付,直接在小程序中绑定会员。IoT 机具不仅是对支付体验的提升,更成为了门店数字化的第一道入口。

这样一方面,缩短了用户的就餐流程,提高了快餐商家的坪效与人效,更重要的是,线上、线下的公域流量都沉淀到乡村基的私域会员池中,商家不用再「拍脑袋决策」,而可以根据数据进行长期的食客激活与运营。

拆开来看,建立起私域流量需要解决两个前提:分别是商家的能力问题和用户的意愿问题。

对于前者,支付宝小程序给出了解决方案,「一云多端」的小程序将支付宝、手淘、天猫、饿了么、口碑等阿里体内流量汇聚一处;而对于后者,通过 IoT 机具和支付宝的实名认证能力将绑定流程简化为一步,再通过因人而异的营销触达让会员得以沉淀。

余雪松向周天财经透露了一组数据,在今年的支付宝「88 扫货节」中,从 7 月 31 日到 8 月 3 日,乡村基新增会员超过 2 万,相较平时有超过 260% 的提升,目前乡村基在阿里体系的总体会员高达 470 万,其中有超过 52% 产生过复购行为。

因为营销有了数据和用户标签的指导,在活动期间客单价还提升了 2 块钱。不要小看 2 元钱,这对于客单价平均在二三十块的快餐来说已经是接近 10% 的提高。余雪松还提到,许多年轻用户对价格并不敏感,有时候蚂蚁森林的能量比优惠券效果还要好。

阿里力出一孔的商业生态,在乡村基上得到了落地体现。

04 未完待续的 AT 较量

媒体人程苓峰在多年前曾将阿里和腾讯的策略分别归结为「顺势而为」和「树上开花」。阿里的新业务,无论是支付宝、芝麻信用、还是阿里云,都是一开始基于阿里自身的业务需求做起,然后沿展、开放、逐渐基础设施化,此曰「顺势而为」。而腾讯这些年来,新业务的拓展则都是基于 QQ、微信的社交参天大树,此曰「树上开花」。

在移动支付业务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也存在着类似的差别。顺势而为的支付宝在不断将后端做深,树上开花的微信支付则占据着前端。

依托微信超过 11 亿的庞大用户池,微信支付可以覆盖中国大地的毛细血管,这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尽管支付宝这两年也在下沉市场取得了与抖音、快手平齐的增量成绩,但微信本身,就是移动互联网在下沉市场的天花板。与此同时,由微信小程序、服务号共同构成的营销矩阵,也让微信支付在用户一端有相当可观的触达能力。


不过就像我们前面所提到的,移动支付进入第三阶段,需要从对商家赋能的深度上求取增量的时候,社交流量万能论正在逐渐失灵,这也是微信在高举高打「产业互联网」的原因所在。微信支付团队最新策略阵地是支付分、刷脸、大出行。

能力完备、技术创新、场景生态,微信如今发力的选择,也是支付宝已经验证过的道路,一位微信内部产品人士曾向周天财经表示,支付宝对 B 端需求的理解和满足能力,是微信支付需要下力气追赶的。

比如说,芝麻信用已经发展到第五个年头,并成为共享经济的底座,微信支付分在今年徐徐揭开面纱,据艾瑞《汽车租赁行业用户洞察》,在 18~35 岁的主流租车用户群体中,有 70.6% 的用户支付首选支付宝,原因主要就在于芝麻信用可以免押。「后发」的支付宝小程序,因为对商业场景的天然靠近,也已经摸索出了一条向中小商户注入私域流量的可行道路。

支付宝不断增长的用户数据说明,集团军作战的阿里生态,正在迅速向消费链条的前端渗透。通过帮助 B 把生意做好,C 端的增长顺理成章。

伟大的竞争催生伟大的创新。移动支付的下半场较量,一定还会发生更多的短兵相接、针锋相对,但所有为中国商业效率提升所付出的努力,就值得鼓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