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京东互联网医院“出圈”:我给85分

2019/8/2 10:33:00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故事。

生老病死的故事很多,不过,今天想谈一谈生病这件事儿。“生病诚不易,看病价更高”,想必这是大多数人的感受。今儿天气好,心情还不错,一直有颗熊熊燃烧的悲悯(八卦)之心的笔者,趁机和您说道说道,一些看病经历。

场景1

“不到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是体会不到医院的‘三长一短’的。”老姨心有戚戚然地说。每当家人生病的时候她挨个儿陪着去医院,然而,轮到她生病的时候,一般都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男默女泪了。于是,陪老姨去了几次医院。

走进医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并不陌生的长队伍,挂号排队、问诊排队、取药排队,就连付款也得排队。再加上此起彼伏的嘈杂声,攻占耳朵,此情此景,数百头草泥马,已经在心头奔腾而过,折煞人也!

你才发现,网络上“挂号4个小时,门诊等待3个小时,医生看病5分钟”的吐槽,不是传说!其实,从挂号那一刻起,心里默然陷入讳疾忌医中。

“三长一短”何时解放为“三短一长”?难!

场景2

“要号吗?专家号。”在各大医院200米开外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他们与你擦肩而过,并在你耳边说出这句魔性般的暗语。当然,他们干的事儿有着正儿八经的名儿——黄牛,人多了就叫黄牛党。

曾经一朋友要给妈妈挂专家号,为了挂上号,她进了3个群,下载了不下5种抢票软件,从医院放号的凌晨开始,不停拨打114排队、等待,前前后后折腾了4天时间,但所有努力却付之东流。最后,还是靠黄牛解决了问题,花了500块大洋,拿到了专家号。

场景3

带孩子看病,几乎要全家出动。

一个人充当司机,负责把人送到医院门口,然后以医院为圆心,1公里为直径找停车位去了。还有一个人负责抱小孩,手上提溜个全能的包包,吃的喝的用的(奶瓶、尿片、衣服等)一应俱全。而另一个人则负责从楼上到楼下,偶尔还需要跨楼层奔波,挂号、候诊等。

看个病,就这么任性!

笔者自诩还年轻,对医院一以贯之的是“趋避之”的态度。年轻嘛,傲娇的时候还自诩“久病成良医”,偶尔来点小病,根据常识判断,吃点药,扛一下就过去了。然而,自诩是一回事儿,好比“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真正病来如山倒,容不得有半分任性。

一边是病痛折磨,一边是看病难于上青天,从那时开始,笔者就寻思着能否备一本宝典式的《看病扛“灾”指南》,人手一本那种。

有idea是好事,但行动更重要。一个偶然机会,笔者找到了一条不用“走进医院”看病的法子。当然,此经历也成为了《看病扛“灾”指南》的一个样本。

以下是“人肉版”亲测。

从望闻问切到带电“出圈”

“皮肤瘙痒不是病,痒起来要人命。”对于过敏性肌肤的我,最怕过两个季节,一个是夏季,一个是冬季。

严寒酷暑,敏感型的肌肤简直是“人肉”温度计。随着气温上升,最近胳膊莫名其妙地出些疹子,即便不痛不痒,有时候看到也吓人一跳。

由于工作的关系,偶然间接触到京东健康的朋友,也从他们那里知道了京东互联网医院。

啥互联网医院?看病这事还能离开“望闻问切”?

好奇心使然,先探个究竟再说。

首先,打开京东APP,输入“互联网医院”,京东商城的页面立即切换到一个问诊看病的页面。进入之后,赫然出现在眼前的是“极速问诊”“找医生”两大栏,下拉页面,除了问诊、看病之外,界面还涵盖了“科室”“京东大药房”以及一些挂号、健康服务和知识社区等专栏。

由于情况紧急且首次操作,条件反射一般就点开了有推荐字样的“极速问诊”栏,点击之后,出现一个京东APP和京东互联网医院授权界面,按要求操作,同意授权,并填写了姓名,年龄等简单的个人信息。

信息填写完毕,进而支付了相关的问诊费用,于是,弹窗出现了一个简洁的“医生助手”页面。

“您好,我是您的医生助手,需要......”,仔细一瞧,“医生助手”主要负责导诊接待,待用户提供症状信息之后,医生助手会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进行医生匹配。

医生匹配完之后,将进入问诊环节,之后就是开方购药即治病环节。

笔者在医生助手的症状栏,输入症状,继而第二个问题便自动跳出,“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在回答栏有“一周内”“一个月内”“半年内”等时间选项,可自主勾选。

原以为还要很长的流程,心想着打退堂鼓,准备退出流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勾选完时间之后,页面立刻切换到医生问诊的交流环节。

整个过程,响应的时间还是比较快的,可以称得上“极速”二字。

与医生的沟通过程与医生的沟通过程

笔者匹配到的是一位内分泌科的副主任医师。整个看病过程,主要通过图文方式,由医生来带节奏。医生马上向笔者一一了解病症及情况。

待到医生询问清楚之后,给出了治疗诊断及建议。整个过程,没有烦人的排队,没有刺耳的声音,更没有医生的不耐烦。

医生就笔者的提问做了耐心的解答,尤其是在病理及治疗方案上。此外,医生还嘱咐一些注意事项,并给了一个免费五次复诊提问的机会。

整体而言,我对医生的诊断以及耐心,还是比较满意的。

诊断完之后,更重要的是“治病”本身。医生温馨地做了提醒,有些药可以在京东大药房买得到。在医生的建议下,笔者进行了京东APP和京东大药房授权之后,便在京东大药房上找到医生建议的药,然后,直接付款即可。

付款以及买药流程付款以及买药流程

 毋庸置疑,京东向来以速度取胜,在下单不到一个小时之内,笔者顺利拿到了药。这是笔者首次触电看病,京东互联网医院让人眼前一亮。

带“电”看病,综合得分应该是多少?

回顾整个体验过程,若从流程操作、响应速度、医生服务及到家服务、治疗效果五个直观角度来进行五分满意度评分(很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总体评价如下:

·流程操作相对简单、流畅【满意】;

·响应上秒回【非常满意】;

·医生服务态度,耐心、周到【满意】;

·送药服务,及时高效【满意】;

·治疗效果【基本满意】;

综合得分:4分,整体评价【满意】。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看病的经历,消除了笔者对“线上看病”的担心,拿下了第一印象的信任分,笔者已在看病指南中给京东互联网医院一个位置。

互联网医院带电“出圈”。

让黄牛无路可走

古时候看病有专门的医馆,不过,那都是富二代、官二代的事情,老百姓看病呢?全凭雨露均沾了。从秦汉到清末史书均有朝廷“赐药”于民的记载,这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一种常见的方案。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淌,看病的方式逐步发生演变,从中医到西医,从私人医生到公立医院门诊,如今,最大的变化是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毋庸置疑,互联网医院的兴起,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日臻完善,第三方支付、即时物流等商业基础设施能力的提升。因而,“线上看病”正在试图解决开篇三个看病场景暴露出来的问题。

似乎互联网不容易渗透的医疗领域,开始出现松动。

以京东互联网医院为例,一次测评并不能代表全貌,笔者想更深入地挖掘的是它背后的本质。

从流程来看(见下图),传统看病的流程有挂号、候诊、诊断、处方、支付、配药等环节组成,其实,每一个环节中的等待,就是和别的患者抢夺医院资源,由于供给和需求极度的不平衡,典型的“僧多粥少”,看病难问题直接暴露。

把看病这件事儿搬到“互联网”又有怎样的改变呢?

显然,这是一个流程改造的过程,中间省去了挂号、候诊的环节,一上来就是诊断、开方、购药三个环节,并且可以做到不间断。线上诊疗,电子处方,电子账单,甚至线上购药,一气呵成。

足不出户,便把病给看了,走了黄牛党的路,让他们无路可走,这才叫任性。

卸掉了生病的窘迫,笔者再一次打开京东APP,想更负责任,更谨慎地对它作出评价,于是,又相对仔细和从容的体验了一次。

首先,进入到京东互联网医院的首页。

然后,点击“找医生”(上次选择了极速问诊),选择对应的科室,之后再选择一位自己希望咨询的医生;或者也可以根据医院级别(是否三甲),所在城市,医生职称(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等)等不同维度进行筛选,找到心仪的医生。

之后,进入问诊环节。其实,用户可以根据就诊习惯,在“图文问诊”或“电话问诊”之间进行选择,之后根据栏目引导,提交病情资料,上传线下就诊的病历、检查资料等,操作完成之后,等待医生回复即可。

互联网医院App界面互联网医院App界面

据笔者了解,分诊主要是根据“黑科技”来进行分配,此技术是通过AI系统(人工智能)自动将患者问题分诊到对应的科室。

与此同时,线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描述,结合自己的擅长范围,自主接诊患者。根据京东互联网平台数据显示,平台上9成订单在5秒内被接诊。

此外,需要补充的是,在沟通方式上,用户可以选择图文问诊,即通过图片+文字(语音)的形式与医生沟通,也可以选择电话问诊,直接与医生进行电话沟通。

互联网医院App界面互联网医院App界面

问诊完之后,是购药的过程。

某种程度而言,京东互联网医院“医+药”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平台订单的转化,另一方面,给患者提供了线下看病达不到的便利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支付环节,京东互联网医院还给了“医保卡”使用的权利(限医保系统与平台打通的地方)。

付款可选「医保卡」付款可选「医保卡」

通过再一次体验,和首次的评价并没有出入,整体而言,我保守给出85分(下次还要体验其它平台的)。

「后记」手机看病靠不靠谱?

这年头,吃饭可以用手机,叫车可以用手机,酒店预订可以用手机,那么看病用手机靠不靠谱?笔者木有闲着,扒了扒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首先,手机看病合不合法?

这背后其实是政策性的问题。

据笔者了解,自2013年左右起,市场上已经有企业开始探索互联网+医疗,一些互联网医疗产品开始走向大众的视野,这时,好大夫在线、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等互联网医疗企业开始遍地开花。

但那个时候,受限于政策原因,互联网企业只停留在“在线咨询”的阶段,医生在线上只能为患者提供一些简单建议或健康指导,无法提供具体的“诊疗”服务,更不能在线开具处方。换言之,手机看病所涉环节并没有那么便利和顺畅。

不过,政策在慢慢发生变化。

其中一个转折点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

随后,国家陆陆续续出台政策给“互联网+医疗健康”正名。

由于各地政策松动,互联网医院开始聚集。

目前市场上,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估计上百家,包括平安好医生、微医、好大夫在线等。笔者第一次体验的京东互联网医院也是国内首批取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的互联网医院之一。

不难发现,互联网医院已经起势头了,是靠谱的。

· 其次,互联网医院会不会有“冒牌医生”?

这是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医生是看病环节中核心灵魂,一旦人错了,后果不堪设想。

据了解,每家互联网医院都有比较严格的入驻要求和审核机制,

比如,京东互联网医院要求入驻医生应当依法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在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注册;具有5年以上独立临床工作经验;并至少取得中级职称。医师在确保完成主要执业机构规定的诊疗工作基础上,通过多点执业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

在体验之时,笔者也发现京东互联网医院中的医生都是各个地区的“精英”医生,主任级别的医生不在少数。

相信这是个地球人都知道的点,关键在于如何让平台的医生资源丰富起来,留的住好医生。

· 第三,互联网医院包治百病吗?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哦,什么病能在线上治疗,别动不动重复了凡事问“百度”的魏则西案件,不经意间,就有可能是悲剧的温床。

笔者仔细查了一下,国家早在2018年7月下发的文件,明确指出了互联网医疗企业可以在线诊疗的范围如下:

患者未在实体医疗机构就诊,医师只能通过互联网医院为部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提供复诊服务。

同时还在流程上做了规定,比如,在线开具处方前,医师应当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确定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可以针对相同诊断的疾病在线开具处方。

写到这,笔者又开始启动痴人说梦模式了,你认为的未来医院会是神马样子?

在《美丽新世界》里想象一个未来世界:

地球上的人类完全丢失了个人情感,没有爱、没有恨,也失去了痛苦和激情;在还是基因、胚胎时就被控制,孵化后秩序井然地担任分工各不同、阶级也有别的社会角色。

这个社会非常稳定,人们禁止拥有隐私、钱财、家庭和历史。感官刺激就可以满足他们的一切欲望,情感和创造力全然是无用之物。

我想这样的一个世界是无趣的。唯有生老病死,才能穷尽人的本质和乐趣。

我只希望未来的医院,人们不会为一个专家号抓狂,不会为看病犯愁,可以“病有所医,病有良医”,江湖上多一些真诚,省很多套路。

反观之,这家互联网医院顺利“出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IT老友记

    总访问量:2395625
    全部文章:1039
用极简主义做行业扫描,以财经视角出原创深度。恶弃善从坚守底线立商业思维,嬉笑怒骂不拘一格做靠谱文章。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