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2019全球《财富》500强出炉,“循环赋能”引领下平安持续跻身榜单前三十

2019/7/23 6:29:00

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于7月22日正式发布,其中中国企业则有129家上榜,比去年增加18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国企业的数量已首次超越美国,创造了历史的记录。

而在众多上榜的中国公司中,PATH(平安、阿里、腾讯、华为)无疑是最为引人瞩目的,这四家公司排名不断提升的中国企业则都有着一个相同的特征,那就是都有自己核心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强大的科技驱动力。

《财富》的这份「世界500强」榜单对于很多人或许都不陌生,这几乎是所有企业都在努力希望达成的目标,而从每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我们也都能从这些伟大的公司中寻找出跨越国界、文化的共有品质,并学习和理解这些品质如何使其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并能够基业长青。

纵观2019年的「财富500强」榜单,我们依然能够读出很多:

中国公司上榜数量首超美国

在1995年的第一份《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日本企业占据了主导,上榜数量多达149家,总收入占所有上榜企业的37%,日本经济在70-80年代的腾飞所带来的成效在第一次的「世界500强」得到了呈现。

此后美国企业一直占据榜单的主要位置,并在2001年达到巅峰,那一年197家公司上榜,占所有上榜企业的42%。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企业在上榜数量和排位上也一直稳步提升,这也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重要性相匹配。2008年中国GDP占全球GDP的比重仅为7.2%,而在2018年这一数字则已经提升到了15.2%。

中国企业数量正式超越美国,这是今年榜单的最大亮点,有力地佐证了中国企业的高速崛起,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劲表现。今年中国大公司数量首次与美国并驾齐驱,位列第一梯队。此次,从数量上看,世界最大的500家企业中,有129家来自中国,历史上首次超过了美国(121家)。即使不计算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大陆企业(包括香港企业)也达到119家,与美国数量旗鼓相当,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这背后则是国家对创新的鼓励,以及积极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一系列政策,无论是近几年一直在积极推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是央行近期接连为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定向降准」,都将目标指向了依靠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在改革开放的早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比较优势,把人口红利兑现为增长动力,但随着经济增长进入深水区,科技驱动力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一点在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排名变化也处处体现出来。

平安、阿里、腾讯、华为组成的「PATH」在本次榜单中均表现出色,无论是年收入规模,还是榜单排名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背后的动力则是依靠技术创新驱动。

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榜单中数量的增加和排名的提升,既是这些中国企业们的胜利,也更是中国如今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和经济体的综合性胜利。中国高质量的发展局势为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的崛起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强有力的支持,而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们自身在业务上开拓创新也使其取得了高速而长足的发展。

水大而鱼大,市场的快速成长与成熟,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出现在世界舞台之上,被人们所关注。

技术洪流下,科技品牌已占据主流舞台

从总体榜单上来看,以科技公司为代表的新经济品牌正在占据重要地位。而从全球上市公司的市值排名角度来看,这一趋势早已十分明显,微软、苹果、亚马逊近些年在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的座椅上早已是来来回回。在世界市值排名前10位的上市公司中,科技类公司占了7位。

相比于业务稳定的传统行业公司,科技公司在业务上的增长速度和延展性都要更好,以零售业为例,沃尔玛需要不断地开超市以增加其覆盖度,进而提升其销售额,但亚马逊、阿里却可以借助互联网打破时空界限,让边界成本大大缩小,从而在很短的时间里达到甚至超过沃尔玛花了几十年才实现的销售规模。

由此可见,有技术加持的品牌显然更具有活力和竞争力,并且能够不断冲击着传统行业的领地,在中国腾讯和阿里就不约而同地都将下一步的重点放在了改造传统行业的产业互联网。

马化腾除了在腾讯内部大提「产业互联网」之外,就连2019年两会上的提案也没有离开产业互联网和云计算,在马化腾看来,「产业互联网正在成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重要载体」。

阿里则是在2018年的组织架构调整中,将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整合集团智能化能力同阿里云结合,目标则是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智能化技术基础设施。

华为本身就是从toB到toC全链条打通的公司,一直在依靠技术创新深刻改造着硬件、云、智慧城市等通信及通信延伸领域,而华为之所以能够迅速在多个市场取得成功,除了高执行力的销售团队之外,也离不开其背后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持续不断地投入。

土耳其毕尔肯大学教授埃Erdal Arikan 2008年发现极化码,这种编码方法被认为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类能够达到香农限的编码方法,华为则将其研究成果变成了中国的5G标准。但是这其中,平安或许是对于传统企业最有借鉴意义的技术驱动案例。

传统品牌借科技生态战略转型,平安或许是一个好老师

并非大象就不能起舞,只是需要学会怎么跳舞。前几年互联网大热的时候,几乎所有传统企业都感受到了危机感,大谈互联网思维,结果很多用了「互联网思维」转型的传统企业自己没赚到什么钱,反倒是让一些到处高谈阔论「互联网思维」的「大忽悠」们赚得钵满盆满。

在众多亟待转型的传统品牌中,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不断高歌猛进的平安或许就是一个非常值得众多传统品牌学习的好老师,在2019年《财富》「中国500强」中,平安排名第4,蝉联了非国有企业的第一名;而在刚刚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平安持续跻身前30,位居29位。

但对于金融行业而言,过去的1年并不是好光景,就在几天之前,老牌金融机构德意志银行就宣布了其「断臂求生」的重组计划,在此之前德意志银行已经连续亏损3年。瑞士银行最新发布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年底,瑞士金融科技行业有 356 家活跃的公司,增长了62 %,但瑞士的传统金融机构们却停滞不前。

金融企业的退步,主要是产业机构调整带来的自然结果,而科技驱动的模式创新则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潜力。在金融业品牌整体后劲不足的情况下,平安早已是未雨绸缪,凭借着其科技生态转型战略,逆势上扬,而这离不开其「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的大战略指引。

成立于1988年的平安几乎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小缩影,三十多年间,平安从一家地方性保险公司成长为了全国性的综合金融集团,并在朝着国际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的方向努力着。

而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平安从来没有忽视过科技的价值,但平安也绝不是简单地套用某个新技术,马明哲就曾说过「不是简单地建立一个网上保险、网上银行,这种还是传统的方法。把生态建立好了,再把金融业务注入其中,这种金融服务让客户感觉更舒服,更加容易去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平安完全是根据平安的自身情况和中国国情,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金融+科技+生态之路,而这个生态的第一个特征便是「循环赋能」,并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身的边界。

平安生态「循环赋能」背后的大逻辑则是在不同业务场景中寻找到用户的需求点和痛点,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寻找到那个最合适切入市场的机会点,同时将金融嵌入到不同场景中,在金融、医疗、汽车、房产、智慧城市、教育等多个领域内形成循环往复的形式。

中国平安而立之年,马明哲曾描绘了平安未来10年的生态建设的战略的基调,即践行“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三部曲路径。

在业务不断丰富、生态建设愈发多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对于生态建设,平安早已跳脱了自体系,将目光放逐全行业,放逐全社会,以构建美好生活的愿景为出发点,亦为终点,来打造每一个遍布科技触角的生态系统。当系统建成后,再将平安的核心主业,金融嵌入到每一个生态循环中,形成“循环赋能”的发展链条。

在平安联席CEO陈心颖看来,平安的扩展生态的方式分为三个圈层,即自主研发、战略投资以及商业合作。

在核心技术层面平安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截至目前,已经成立包含人工智能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院、区块链研究院等八大研究院,五十多个实验室。核心技术研发及应用不仅仅赋能自身,还走出平安自体系,走向开放平台,金融行业受惠、让需要享受金融服务的社会受惠。

金融作为平安的核心主业,在海量数据库、丰富业务场景、尖端科技量等多重作用下,微表情、声纹识别、图像识别、区块链等内容高频地被运用至内部金融场景当中,例如智能贷款让审批时效从5天降至2小时,减少信贷损失量高达60%;作为全国第二大产险公司,在车险理赔场景中,有六成的理赔案例实现了自助理赔,在AI精准定损,“天眼+视频”辅助定责的治理下,定损精准度搞到92%。寿险作为平安的业绩基石,在智慧客服、AI自动核保、AI代理人面试等环节全面嵌入。

这一系列精准而高质量的内外赋能,让平安传统金融业务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效率高速提升,再经过产品研发、应用场景等庞大而复杂的架构中打磨、运营后,平安将金融科技的目光放之于全行业、全社会。无论是中小金融机构、还是中小保险公司亦或是围绕金融行业的G端、B端多个角色扮演者,这一经验和先进的运营流程对他们来说无比珍贵,如正如此,新的商业模式营运而生。

在金融、医疗、房产、汽车、智慧城市等平安具有高度协同效应的五大生态圈中,持续对外赋能,构建了多个B端商业模式。例如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云平台金融壹账通,其智能营销体系、区块链平台都实现了多层次科技赋能。科技驱动的管理式和医疗服务平台——平安医保科技,依托平安自身的核心技术和运营实践,助力中小保险公司以及医保局、医院等一系列医疗服务机构的智能化运营,实现智能控费、智能支付、智能服务。从制度上和体系上化解看病难、治病难等社会痛点。

近年,看准“产业互联网”红利,平安大力拓展智慧城市业务,将其视作打造生态圈的最佳实践场。“构建智慧生态,善用科技力量,赋能美好时代”也正是平安智慧城市遵循的现实路径。基于领先的技术、多模块的应用经验,在“治理、治效”的理念指导下,通过1+N智慧云平台,实现全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然而,平安的生态构建并没有就此止步,生态链条搭建之后,在完整的闭环之内,将再度开发金融的需求点,并通过金融实现嵌入,最大程度激活了金融潜力,让金融主业获得超越固有边界的发展。

这是平安的第一个生态圈方法论的第一层,第二层则是战略投资,通过VC或PE基金,投资金融科技、医疗科技、智慧城市公司,实现内外协同。

值得注意的是,除金融、医疗、汽车、房产、智慧城市外,平安生态边界还根据用户生活中所在的核心痛点而不断外延。例如,日前,平安以资金和资源注入的形式战略入股全球领先的在线教育集团iTutorGroup,在线教育版图再次扩容。在入股之前,平安在教育生态圈领域,智慧城市版块已经孵化出覆盖全学段、全学科、全流程的智慧教育平台,并持续对外赋能。

在此前的采访中,陈心颖也提到:彼时,平安做医疗、做智慧城市,也是抱着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来服务社会的心理。通过科技的专业力量,描绘美好生活的蓝图。

「循环赋能」、「持续的科技投入」、「技术与场景的商业结合」,这三点成为了平安构建生态的核心,也是平安能够在各类榜单中不断取得好成绩的核心推动力。

对于步入「而立之年」的平安而言,或许属于它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这或许会是一个基业长青的故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