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遭伏击 轩逸、K5闯入6月销量榜单前十

2019/7/22 15:29:00

作者:微温

审校:一条辉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新能源汽车的热浪一波接着一波,厂商们拿出九牛二虎之力争占市场份额,却没想到合资车的乱入,或许将打开新的格局。

7月10日,乘联会公布了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据GPLP犀牛财经了解,新能源狭义乘用车批发销售13.4万台,同比增长98%;其中北汽EU系列以17916辆的销售业绩位列榜一,长安逸动EV与比亚迪元EV以7340辆、6553辆的销售业绩紧随其后。

不等不说,北汽新能源、长安新能源、比亚迪的造车实力强劲,已经长期占据市场榜单TOP10,但这并不是最让人吃惊的,相反日产轩逸EV与起亚K5 PHEV的首登榜单,反倒让人大吃一惊。

那么合资车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崭露头角,会不会威胁到威胁到自主品牌当下的市场份额,中国车市在未来数十年的时间里,新能源汽车又会有如何发展?

自主品牌超车机遇

常言道,以己之长、攻彼所短,才能百战不殆,这句话十分适合国内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理念。

前五年,中国汽车市场保持着相对乐观的增长,在2016年成到达销量增速超越10%的高光表现,这也让很多自主品牌有了新的“生根发芽”的机遇。

据GPLP犀牛财经了解,在2016年和2017年的短短两年间,国内主机厂成立的自主品牌繁多,像宝沃、幻速、汉腾、斯威、君马等这批都是这个时间段内成立,一时间关于2014年某汽车专家预言“五年内只有三到五家存活”的批注被所有人嘲笑。

但是事实往往不同于大多数人的预期,在所有人都在沉浸国内车市繁荣幻想,2018年4月的寒流吹响了无知者的美梦。

那年,国内购置税减半政策突然取消、车企早先准备的大量新车堆积与车库,一下子让那年汽车市场从开始走低,变成以负增长收场,直到今年上半年也没有好转的迹象,整体乘用车市场销量同比跌幅达14%。

正所谓穷则思变,这边传统车遇冷,那边电动汽车福利诸多,两相对比之下,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好像都瞄上了新能源。

据统计,在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开始加大新能源车型的投入、东风集团传出正在打造独立运作的高端电动车品牌的消息;北汽新能源宣布减少对A0级以下车型的生产向高端化进军;上汽集团打开自家新能源汽车的出口等,都在表明中国车企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度认知。

除此之外,车企进入新能源市场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那就是这个圈子里的主力军都是自家兄弟的自主品牌,合资车的市场占比很低,再加上今后新能源汽车会慢慢代替燃油车市场,其发展前景之大,就像一个布衣到皇上的成长经历。

或许在这个时间点,国内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才确认,弯道超车也许不是一个口号。

合资车不愿放弃的风口

肥沃的土地滋养的不仅有绵羊,又有凶狠的狼。

在国内自主品牌争相发力新能源产业之后,受政策和发展影响,合资车也瞄向了这块尚未“动筷”多久的大蛋糕。

2019年以来,国内对汽车排放法规越来越严苛,一些地方当下已经开始实行国六标准,其余尚未实施的也开始计划在近几个月内完成,这对于不是以价搏量的合资车来言,车砸手里,损失就大了。

其次,为了缓解环境污染,汽车排放问题,中国在去年就开始事实双积分政策,这对于外来制造商是严峻挑战,为此,一些企业在购买中国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也开始尝试电动化改变。

2018年北京车展,丰田亮相卡罗拉和雷凌的插电式混动版,并在今年春天已经开始上市销售。

2018年底,一汽大众迈腾GTE Concept和探岳GTE Concept登台亮相,当下已经上市,新款迈腾PHEV车型或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正式下线。

除此之外,日产发力更为强劲,在2018年曾言在今年末,推出5款EV车型,力争成为国内EV车型合资销量第一的合资品牌,并且今后将在主力的销售车型上搭载e-POWER混动技术,以及在3年内引进行业领先的电动化车型技术并实现本土化。

当然,想法是想法,做法不一定跟得上,为了现在中国新能源市场抢份额,插电混动大军要先行一步。

面对自主品牌早早划分好的势力范围,合资车的空间确实不大,但是好在实力跟的上,今年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上,日产轩逸EV和起亚K5 PHEV分别占据第5和第9,在此之前的单月销量也保持在2000辆上下,就足以证明合资车开始抢占地盘。

上半年,自主品牌增长的市场份额又回落到5年前,乘用车总销量为399.8万辆,同比跌幅高达21.7%,远超市场平均14%的跌幅。

与此同时,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连续下滑,5月份市场份额仅为36.8%,创下近三年来的新低,依照此时形势发展,自主品牌的市场比重也许会被合资车赶超,而新能源市场的高速发展,是当下自主品牌唯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也是最后的净土。

现实的残酷往往在于不是越好的越容易生存,适合的才会更有优势,合资品牌在华的影响有目共睹,如果自出品牌没有更好,更符合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出现,怕是在“弯道”上也会被拉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