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专访|InnoVen印度首席执行官:中国将有更多创业者接受风险债权

2019/7/15 11:55:00


2009年,硅谷银行在孟买开设了办事处,为印度企业提供风险债权投资。在当时的印度,创业生态系统方兴未艾,听说过风险债权投资的人寥寥无几。


之后硅谷银行发现,该业务的推出超前于时代。2015年,硅谷银行在印度的投资组合被出售给新加坡的淡马锡(Temasek),并就此被更名为InnoVen Capital。


InnoVen Capital首席执行官阿希什?夏尔马(Ashish Sharma)表示:“我知道硅谷银行想以银行模式开展业务,而在印度要获得银行执照非常困难。”


夏尔马称,自2015年以来,生态系统发展迅速,InnoVen也是如此。InnoVen在风险债权投资方面引领了整个行业,堪称业界布道者。它已经提供了超过5亿美元的风险债权投资,其中大部分是在过去3年中部署的。


Blume Ventures的一位投资者也表示,风险债权投资上升的最大原因之一,是InnoVen、Alteria和Trifecta等基金公司的巨大努力。


除了是印度的领导者之一,InnoVen还在中国和新加坡设有办事处,是一个独特的泛亚洲风险债权投资平台。


志象网(The Passage)日前采访了阿希什?夏尔马,谈到了这三个市场中的科技初创企业,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


采访内容经编辑摘录如下:


志象网:你们是唯一一家在中国有业务的印度基金,其他基金能从你们身上学到什么?


夏尔马:我们是一家区域性的基金公司,而不是一家印度基金。只是印度是InnoVen的第一个市场。随后我们进入东南亚,大约18个月前我们进入中国。


虽然我们的三个办事处之间有很紧密的合作,但每个市场都有当地的领导和团队,他们了解各个市场的细微差别。中国市场上的很多经验来自印度。其中一些经验教训已被其他地区采纳。


如今,我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印度和东南亚最大的参与者,也是中国领先的参与者之一。


志象网:有其他印度风投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吗?


夏尔马:我没有看到其他印度公司在中国推出;它们基本上是专注于印度市场的本地卢比基金。我们的优势是拥有强大的股东,他们不仅在中国有重要地位,而且了解中国市场。


志象网:在印度和中国,必须获得什么样的监管许可?


夏尔马:我们在所有运营的地区都有相应的许可证。在印度,我们通过NBFC(非银行金融公司)开展业务。


我们在中国的业务是通过一家租赁公司直接经营的。他们还通过与海外银行(UOB)股东合作参与进来。


志象网:那么大部分资金来自银行吗?


夏尔马:在最高层,我们的股东淡马锡和大华继显贡献了股本资金。在印度,我们还可以获得银行贷款,这为我们的增长提供了额外的资源。


志象网:印度和中国的科技生态系统是如何互相协同促进的?


夏尔马:从高层次上讲,人们可以把印度和中国的联系分为三类:希望在印度投资的中国投资者、希望从中国商业模式中汲取经验的印度创始人,以及进入印度市场的中国公司。


三四年前,大多数印度创业者都以硅谷为标杆来寻求灵感。但现在,许多印度创业者也在学习中国成功的商业模式。


资本也是如此。几年前,资本主要集中在硅谷的风投公司和少数专注于印度的基金,这些基金从机构有限合伙人那里筹集了美元资本。如今,初创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资金池——全球风投、本土基金、中国风投、日本风投、家族办公室、战略投资、对冲基金、私募股权等。


虽然阿里巴巴和腾讯等战略参与者在四五年前就开始在印度投资,但这些投资大多是针对行业领导者的后期投资。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风投也变得活跃起来,一些风投已经进行了一些投资。


我认为很多中国风投看到了中国和印度的相似之处。一些人认为,中国市场正趋于饱和,对高质量交易的竞争十分激烈。在印度,他们或许能够利用从中国学到的东西,找到更高的增长机会。


中国投资者的一些投资组合公司也进入了印度,这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印度市场。


在InnoVen,我们也利用我们在印度和中国的影响力,在两个市场的参与者之间建立联系。


志象网:如果中国风投想在印度取得成功,你们有何建议?


夏尔马:虽然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我认为这两个市场的差异更大。在中国奏效的方法可能在印度行不通。


当然,这两个国家都拥有庞大的人口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但市场的规模和成熟度仍然大相径庭。我经常听说,印度是中国8-10年前的样子。在我看来,差距更可能是15年。


印度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四分之一,这限制了市场的规模。印度有20多家独角兽企业,而中国则以每周2家的速度生产独角兽。


尽管对投资者来说,Flipkart是一个很好的退出案例,但从历史上看,印度在退出方面一直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市场。而另一方面,中国已经出现了创纪录的退出,许多公司通过纳斯达克(NASDAQ)和香港进入公开市场。


同样重要的是,印度是一个比中国更加多元化的市场,拥有多种语言,并且有更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尽管印度首批的1到1.5亿消费者变现并不困难,但要在下一阶段实现意义重大的变现仍有待时日。这将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发生,但需要时间。


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是,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全球公司进入了印度市场,这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市场动态。


但是,印度市场的令人兴奋之处,在于其巨大的增长潜力。“数字化原住民”的年轻人口,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高和低成本数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Reliance Jio)的出现,让印度市场具备了实现增长的所有要素。


中国的一些商业模式可以针对印度市场量身定制,但大多数模式都是中国独有的,不易复制。投资者如果能意识到这两个市场的差异,同时也学习中国的经验,就会做得更好。


对早期投资者而言,为了获得更好的洞察力、提高投资方案的质量,本土团队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成长阶段的投资来说,这可能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在这个阶段,投资者足以评估大多数机会。


投资者也需要更有耐心,不能指望像中国那样的退出/回报速度(至少在中期)。


然而,我坚信,未来10年印度市场将出现许多有趣的机遇,一些公司将创造特别高的价值,就像它们在中国所做的那样。


志象网:你们在中国和印度的基金规模是多少?


夏尔马:我们没有固定的基金规模,而是根据增长需求从股东那里获得资金。最近,我们的股东承诺追加2亿美元来支持业务的增长。


志象网:这2亿美元是给印度市场的还是给所有市场的?


夏尔马:它面向所有市场,并将根据每个市场的增长轨迹进行分配。


志象网:你们在中国有大约26-27项投资,在印度有100多项投资。到目前为止,哪个市场会是优先考虑的?


夏尔马:所有市场都在良性增长,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加强我们在每个市场的地位。但是中国市场的规模是巨大的,而且我们起步较晚,所以很有可能中国会增长得更快。


志象网:你和印度的创业者关系很好,和中国创业者也有很好的接触。他们之间有何异同?


夏尔马:虽然我对中国不是很在行,但我看到的共同点多于不同点。


印度和中国的创业者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愿意尽一切努力取得成功。他们有很高的抱负,敢想敢干。大多数创业者出身普通,努力奋斗以获得良好的教育。在其成长过程中,他们被告知,成功意味着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但随着“新经济”的出现和通过创新理念获得风险投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关于差异,我认为印度创业者有更多的全球化思维。另一方面,我认为中国创业者在“快速进入市场”和规模化方面具有优势。印度创业者的全球化思维在B2B、企业经营、机器人和SaaS等领域更为明显,而在印度,这些领域的潜在市场并不大。因此,一旦企业实现了产品和市场的匹配,一位印度的联合创始人搬到美国或东南亚就很常见了。另一个原因是,印度创业者必须面对全球竞争对手,因此他们密切关注这些竞争对手。


我认为中国的创业者更倾向于聚焦本土市场,因为国内市场足够大。除了部分像字节跳动这样的后期公司,大多数创始人都专注于本土市场。


作者:张瀚丹 Avanish

本文原创首发于志象网微信公众号(ID:passagegroup)。

志象网,见证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之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