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字节跳动:可以重新定义产品,但不能重新定义隐私

2019/6/21 22:15:00

34.jpg

 

略带溢美之词地说,可以认为字节跳动定义了移动资讯、定义了信息流、定义了短视频、定义了小视频……

 

能够重新定义产品固然是好事,只不过如果把这种“定义能力”用在其它方面,比如隐私,就不是好事了。

 

近日,在一场用户起诉今日头条侵犯其个人隐私的官司中,今日头条App运营方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代理人认为,通讯录信息不属于原告个人隐私信息。据媒体报道,他的主要观点是,“电话号码在日常民事交往中发挥信息交流作用,不但不应保密,反而是需要向他人告示。虽然通讯录中包含有个人姓名、电话等信息,但这些并非是原告本人的信息,而是其社会网络成员的信息,故这些信息不属于原告的隐私信息”。

 

“我手机上的通讯录信息,不是我的隐私?”一时间,全民哗然。

 

隐私是用来尊重的,而不是用来利用的

 

用户刘先生起诉今日头条的原因在于,其认为今日头条App上传并保存其通讯录信息,但是在《用户协议及隐私条款》中却未明确表示将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刘先生认为这不仅严重侵犯了他作为用户的隐私权,也违反了信息收集的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刘先生起诉有三大诉求:一是让被告停止侵权,二是让其赔礼道歉,三是支付精神赔偿金1元。

 

其实,本案有两大焦点值得关注。

 

一是今日头条到底有没有明确告知?原告表示,被告在《用户协议及隐私条款》里,仅提到会涉及“设备或应用信息”、“日志信息”、“位置信息”等用户个人信息,但App会读取或上传用户通讯录信息的情况,并没有明确提及。

 

对此字节跳动方认为,其已经明确表示,“公司可能会收集和使用您的相关信息,您一旦选择使用‘今日头条’软件及相关服务,即意味着同意公司按照本隐私政策收集、使用(含商业合作使用)、储存您的相关信息”,因此算尽了告知义务。

 

二是在通讯录被读取并上传以后,如果重新进行通讯录的授权,到底应该是覆盖更新,还是可以一直累积存储?媒体报道称,“原告曾试图用授权今日头条App读取空白通讯录的方式覆盖此前已经被读取的通讯录内容,但失败了。”

 

对此,字节跳动的解释是,因为用户刘先生禁止了今日头条App读取通讯录,因此App未读取、上传原告的通讯录信息,所以也就未对原告前一次授权后所留存的通讯录信息进行更新。至于刘先生第二个手机上收到的好友推荐,是字节跳动为了满足原告的需求,基于后台留存的原告通讯录信息向原告推送了其好友的头条账号。

 

为了“满足用户需求”,而一直保存和推荐用户之前的隐私信息?这怎么看都觉得有点牵强。

 

当然上述两大问题,都还属于法庭辩论的正常范围内。但是字节跳动方认为,通讯录信息不属于个人隐私,这就有点超出正常的范围了。因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隐私条款》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表示,通信通讯联系方式数据属于个人隐私。

 

在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字节跳动却强词否认,这并非一记高招。也不得不让人产生两点怀疑:一是字节跳动对法律法规的客观正确认识究竟如何;二是在“算法没有价值观”之后,虽然字节跳动做了“一直以来,我们过分强调技术的作用,却没有意识到,技术必须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传播正能量,符合时代要求,尊重公序良俗”这样的表态,但是其内心深处又是如何想的?如果后续的表态是真实意思的表示,那么尊重公序良俗的同时,是不是也得尊重用户隐私?

 

隐私数据纵有千般好,别人的东西也不可随便拿

 

对用户来说是“隐私”的内容,对互联网企业而言则是“数据”,当庞大的数据汇集在一起就有了“大数据”。互联网企业为什么都极为热衷于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呢?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可以让企业和相关产品更好的了解用户。通过数据和大数据,可以对用户性别、年龄、地域、学历、爱好、偏向、习惯、购买力等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综合的解读,从而针对性地推出更受用户欢迎的内容和服务,进而提升产品的口碑、用户黏性和使用频率。

 

以今日头条App为例,其引以为傲的千人千面的信息流内容服务,表面上是依托领先的算法,让每一个人都看到他喜欢看的内容,但是实际上每次推荐的都是相同领域、相同类别、相同风格的内容,久而久之一来会让用户产生麻木感;二来也会无形的给用户搭建一个信息茧房,让用户误以为这就是“外面的世界”,而有意无意地屏蔽信息茧房之外其他精彩的角落,对真实世界越来越陌生;三来信息茧房单维度的内容,不仅会局限用户的知识获取,使得认知结构单一,还会固化用户的思考习惯和思维方式,让其很难拥抱新观点和新思维。

 

当然站在企业的角度上看,给用户他们彼时所认为是“好的”,而不过多的考虑深层次和长远的事情,也不算有什么过错。虽然今日头条的信息茧房虽然被一些人所诟病,但是它却对产品最为金贵的用户使用时长、DAU等数据有极大的帮助。

 

Quest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年秋季大报告数据显示,字节跳动系独立App总使用时长占据中国用户上网总时长的9.7%,与2018上半年度报告的10.1%相比,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下降了0.4%。在这样严峻的背景下,以用户使用时长、DAU等为核心,就变得越发重要起来,至于信息茧房啥的,只能暂时靠边站了。

 

因为用户使用时长、DAU的多寡是和商业化成果息息相关的。坊间传闻2018年字节跳动广告营收在500亿人民币左右,今年广告营收的目标大概是1000亿。如果消息无误,那么在用户使用时长、DAU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广告营收又该怎么翻倍呢?

 

要知道现如今,广告市场的整体大盘也不容乐观。2018年12月群邑集团发布的《今年,明年——2019年全球广告预测》这一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广告增长从之前的4.5%小幅下调至4.3%,2019年的增长预期则从去年年中预测的3.9%下调为3.6%。

 

在整个行业大盘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字节跳动要想在体量不小的情况下实现翻番的业绩增长,就无疑要从存量市场里夺食。问题是,那些小厂商的份额根本不足以支持字节跳动的胃口,而相较于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微博这样的大厂,今日头条的杀手锏,又在哪呢?

 

如果用户使用时长、DAU、广告营收都没能大幅增长的话,接下来影响的就是融资和估值。因为资本市场尤其是一级资本市场,最为看重的就是“想象空间”,因此对字节跳动而言,还得继续找到“高速增长的数字故事”才行。不然,估值就会像过山车一样,是可上也可下的。

 

难以满足的欲望,不断缺失的责任感

 

在近年来崛起的TMD中,字节跳动的势头是最猛的,当然欲望和野心也是最大的。张一鸣的那句,“创立今日头条不是为了成为腾讯的员工”,早已表达了一切。字节跳动在移动资讯、信息流、短视频、小视频之外,在问答、社交、汽车、电商、教育、游戏等领域四处跨界,从积极的一面看是字节跳动有信心和勇气,而从消极的一面看,则暴露出了它不断膨胀、难以满足的欲望。

 

当然欲望无所谓好坏,只不过此次“通讯录信息不属于个人隐私”事件,让人看到了字节跳动在欲望之下,为了自身利益而不够重视和尊重用户,以及为了获取利益而不断缺失的责任感和道德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笔者认为很大原因是压力的增大,让价值认知和行为动作,走向了“变形”。就像在奥运会、世锦赛等大赛上,很多运动员会表现的极为僵硬,做出平常根本不会做的反应和动作一样。

 

首先,是经济大环境带来的压力。当下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经济仍旧会处于筑底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距离传说中上一轮融资已经过去大半年的今日头条而言,为了维持烧钱扩张讲新故事的需求,只能要么开源要么节流。开源的两个途径,扩大营收前面说了,并不容易;而融资其实和营收等也息息相关,而且现在经济形势并不明朗,资本对外投资也会变得慎之又慎。

 

其次,是行业竞争造成的压力。早年间,字节跳动利用BAT集体对移动资讯、信息流、短视频、小视频的忽略,很好的把握住了一个时间窗口期,并快速的异军突起。但是,如今在这些字节跳动的主业领域里,BAT都在发力。腾讯微视内测发布30秒视频到朋友圈功能;百度继续发力百家号、并加码Vlog;阿里巴巴重组阿里创新业务事业群,朱顺炎担任总裁,负责UC及旗下移动创新业务,以及天猫精灵、阿里文学、阿里音乐……所有这些都表明这些巨头在“打盹”之后开始反攻了,在这种情势下,字节跳动能否打出逆风牌,还有待观察。

 

再次,是用户疲倦产生的压力。字节跳动此前大火的产品如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等,用户不可避免的会走向一个疲倦期。而应对用户疲倦的最好方式,就是刷新产品、内容和服务。被业界调侃为“App工厂”的字节跳动本对这些驾轻就熟,但是从悟空问答不敌知乎降权开始;到多闪闪耀出世又快速的泯然众人;再到飞聊并没有飞起来……就可以看出,字节跳动对产品的感觉、创意、掌控似乎不如从前了。

 

最后是创新能力下降引起的压力。在移动资讯、信息流、短视频、小视频等方面,此前字节跳动确实展现出了比较强的行业敏锐感、洞察性和创新能力,但是后来跨界布局其它诸多领域,如问答、社交、汽车、电商、教育、游戏时,就鲜有亮眼的产品和业务表现了,如何恢复自身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是当下字节跳动的一个紧迫任务。毕竟,在互联网行业,产品才是第一竞争力。

 

笔者以为,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需要从内部去寻找最核心的原因,通过产品、技术、业务、商业模式等的创新,从根上去解决问题。而不能通过放松对道德、监管、法律法规的要求,去获取短期的利益,由此去应对压力。这样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暂时性地缓解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势必在道德、口碑、用户层面失去更多。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今日头条的用户,看到“通讯录信息不属于个人隐私”这样的话语,是有多心寒和担忧。

 

写在最后: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一个公司所面临的压力和痛苦,表面上看在于外部的环境变化和竞争加剧,而更本质上则在于内部的价值认知。当价值认知在用户、道德、监管、法律法规、成就等层面出现偏差,变得或罔顾、或应付、或曲解、或轻慢的时候,心就不能够安静,而心不能够安静压力自然而来。这就是所谓的“静在心,不在境”。真诚地送给字节跳动两句话:一句是老子说的“静为躁君”;另一句是曾国藩说的“何事慌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土妖

    总访问量:1074125
    全部文章:474
土妖,互联网评论家。 微信公众号:菠萝财经(boluocaijing); QQ:527085579 欢迎沟通交流、约稿爆尿!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