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人类将变成人工智能,未来的营销以“机器”为中心

2019/6/18 14:56:00

文 | 公关之家 作者:方韵

摘要:未来的世界将由“人工智能”和其他生物构成,人类将成为“人工智能”,营销将以“机器”为中心。

《奇点临近》一书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世界:2045年,人工智能完全地超越了人类智能,人类被不断地数据化,成为机器的宿主。人机智能的关系将被不断重构,最后宇宙变成一个超级智能,物质变成了超级计算机。

在人类和世界的智能化进程中,所有物理定律将被打破,时空显现出融合化的趋势,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得以实践,人类在变成人工智能中实现了永生。

雷·库兹韦尔也在《人工智能的未来》中指出,“非生物体将首次出现在2029年”。这里的“非生物体”指的就是人与机器的结合。

人类会变成人工智能吗?这一切看起来匪夷所思,却又理所当然。“脑机接口”的研究在稳定进展中,早在2005年,就有研究者成功地实现了猴子大脑对于机械手臂的控制。

人工智能的研究也迎来了突破,AlphaGo横扫围棋界,说明人工智能确实拥有超越人脑的思维能力。清华大学研究的AI“微冰”也能独立地创作诗歌,打破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不能进行文学创作”的论断。

如果我们能用充满想象力的视角看待未来,就能发现,人类将和人工智能将发生深度融合。

当人变成人工智能,营销体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未来,营销将以“机器”为中心。






一、为何说营销将以“机器”为中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营销体系的发展走过了三个阶段,并且将在未来步入第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商家”中心主义

在物质缺乏的年代,商家在营销过程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权,原因就在于市场中的商品十分匮乏,甚至成为了“稀缺品”。消费者能获得商品已经是万幸,更何谈选择商品的自由。

在这个阶段,商家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

第二个阶段:“产品”中心主义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产品市场呈现出野蛮生长的姿态,各种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类产品如过江之鲫般迅速地在市场中涌现。产品之间的竞争也趋向于白热化。

这时,营销的重点变成了宣传产品。商家努力地宣传产品的优势,力图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消费者的青睐。

第三个阶段:“消费者”中心主义

消费者成为上帝的时代真正到来,产品之间的竞争逐渐走向的“品牌”之间的竞争,营销的焦点将聚集在如何夺取用户的心智上。“消费者”成为了营销的中心,商家力图分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动机、消费取向,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商品。

“新零售”时代的到来更是实现“人、货、场”的重构,试图为消费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第四个阶段:“机器”中心主义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将逐渐地“科技化”,科技会逐渐的“人性化”。原本围绕着“消费者”进行的营销将逐渐围绕“机器”进行。

麦克卢汉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事实上,在未来,人将变成媒介本身,抑或说人会和机器进行一次大融合。

这听起来似乎是耸人听闻的,但是并非无迹可寻。事实上,在当今世界,机器已经将人武装成了“半机器人”。

事实上,在当今时代,机器和媒介已经成为了我们肢体的一部分,扩展了我们的五感。并且,在未来,人会越来越“科技化”。

在当今时代,手机延长了我们的听觉,成为了我们的“顺风耳”,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和千里之外的人交流。视频扩展了我们的视觉的疆界,使我们实时观看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巴黎圣母院陷入大火时,世界各地的网民都在电脑前实时指导。

机器成为了我们肢体的延伸,打破了我们五感的界限,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神话故事中能耳听千里、眼观万里的“超人”。

机器不仅成为了我们肢体的一部分,更实现了“知识平权”,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万事通”。只需要一台连上网的电脑,你就可以一键获取几乎所有你想要的所有信息和知识,而这些在从前是无法想象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当今时代,人们离开电脑、手机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与其批判人们成为“低头一族”,不如深究背后的原因。在信息时代,人们使用机器就如同使用我们的肢体一样自如,依赖机器更甚于依赖我们的五感。

并且,在“加速回报定律”的作用下,科技会在第四个工业革命引来又一次寒武纪年般的大爆发。工业4.0、区块链、AI等崭新的概念将全面入侵我们的生活,人会越来越依赖科技,人与科技将呈现融合趋势。

在人类变得“科技化”同时,科技也变得越来越“人性化”。

“技术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像人,技术在模仿、复制人体的感知迷失和认知模式”,保罗·莱文森认为科技出现了“人性化”趋势。

科技发展的重心将落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之上。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的研发,科技将无缝隙地接入我们的生活,处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融媒体”这一概念的出现意味着便于穿戴、甚至可以植入人体的智能设备即将诞生。

《奇葩说》中就探讨了一个辩题:如果有一个智能芯片,植入人的大脑之后可以一键同步人类所有的知识?这样的芯片的存在是好事还是坏事?事实上,这样的芯片确实就在研发之中。

在现代社会,我们生活中能一键检索所有知识的电脑、手机就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了这样的“芯片”。当电脑、手机等“芯片”无限地微缩化、便携化,甚至和我们的身体同化、融合时,《奇葩说》中的“芯片”就诞生了。

想象一个场景,在未来的某一天,你在上班过程中忽然能希望能在下班时和妻子来一场烛光晚餐。而你所做的只需在脑海里输出这个信息,你身上便携式的AI会自动处理这个命令,给出不同的约会设计方案。待你选择完方案之后,AI会自动和你的妻子沟通晚餐的时间、联系花店购置花朵、并根据你妻子的购物习惯购买她可能喜爱的礼物。同时,家里的扫地机器人、做饭机器人以及智能家居助手会开始工作,为你们布置浪漫而温馨的背景。

待你们坐着自动驾驶的汽车回到家中时,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而你所需要做的就是享受这一切。

这就是科技“人性化”的发展方向,也是人类“科技化”的大势所趋。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之下,人会和科技深度融合,甚至于人会成为“非生物”,即雷·库兹韦尔所说的“人与机器”的结合。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营销方式不再适用,人变成了机器人,营销 将以“机器”为中心。

二、“机器”中心主义的营销将有那些特点?

《爱、死亡、机器人》在朋友圈刷屏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离奇的机器世界,剧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各种各样机器人,或是具有机器肢体的人类。卡梅隆新作——电影《阿丽塔》中的主人公阿丽塔也是一个具有机械身体的女孩。

艺术家的感知似乎比寻常人敏锐,当我们还在批判手机、电脑等电子技术对人类的危害时,艺术家就已经敏感地察觉到了人和机器融合的趋势。

在《人类的唯一出路:变成人工智能》中,Tim Urban就指出,“其实你已经是一个半机器人。”我们与其将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看做对人的阻碍,不如将其看做我们肢体的一部分,看做我们五感的延伸。

当人变成了“机器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将转变成以“机器”为中心。而“机器”中心主义的营销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1.人类和媒介融合,“融媒体”成了营销的介质

麦克卢汉在《媒介定律》一书中提出了基于技术变革的 “媒介第四定律”,即“强化—过时—再现—逆转”的媒介发展过程。在此之后,清华大学王君超教授指出,“融合”将成为媒介的第五定律。

在未来,“融媒体”将成为一种崭新的媒体形式。何谓“融媒体”?融媒体是指融合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的优势的新型媒体,即"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我们现在所说的“新媒体”就呈现出融媒体的特质。

而在未来,“融媒体”不仅会与与最新的数字科技相融合,还会与人类相融合。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型传播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思维将重构媒体组成形式,使得“融媒体”中呈现出数字基因。并且,齐格蒙特·鲍曼所说的“流动性”的社会会真正地到来,媒体将更加轻盈、流动。便携式的可穿戴式的媒体将会出现,甚至能直接植入人类的身体内。

现在的科技发展已经让我们窥见了“融媒体”的发展趋势。谷歌眼镜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谷歌眼镜是谷歌开发的一款头戴式智能设备,是一款能“扩展现实”的眼镜,一个可以穿戴的“智能手机”。带上这幅眼镜,通过声控操作,你可以进行拍照、进图导航、收发电子邮件等等智能操作。

谷歌眼镜的出现昭示着,媒体将变得更为地简洁、易于穿戴。苹果手表的流行更说明未来的媒体将变得微缩化、智能化、以及“融合化”。

虚拟屏幕和VR、AR技术的突破将使得“融媒体”迎来又一次技术上的突破。“融媒体”将逐渐取代传统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未来,“融媒体”将成为营销的介质。

基于“融媒体”的营销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当“融媒体”成为营销的介质时,营销将更加地“智能化”、“轻盈化”、“流动化”、“碎片化”。“融媒体”会将我们的生活和接受信息的流程切割成碎片。与之相对的就是,营销将变得越来越简短、越来越见缝插针。传统的户外海报式广告将消失,营销将完全向“线上”迁徙,并越来越注重和用户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关注用户的体验。

2.物质世界和互联网世界重合,营销逐渐“在线化”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在线三定律”,即“每个比特都在互联网上”;“每个比特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流动”;“比特所代表的每个对象,在互联网上都是可以计算的”。

在未来,世界将变成一个大型互联网,将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物体串联在一起,“物联网”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与世界的网络化相适应的就是世界的数据化。用户成为可以量化的流量,产品成为数据流体,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切都变成了数据颗粒,向线上迁徙。

与之相对的就是,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重合,物质世界向线上世界迁徙。

目前大数据、AI等技术在精准营销上的应用就让我们洞见了人的“数据化”和营销的“在线化”。

以西湖银泰 in77商场为例:银泰in77在商场的出入口、中堂以及部分店面都安装了具有AI识别功能的摄像头。通过人脸抓拍、人脸识别,AI能够精准统计客流量、分析消费者的行动路线、停留时间,从而解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取向。

这些捕获的数据都被纳入银泰 in77的大数据库中,供经营者参考,从而使得营销策略更加地精准化和科学化。

AI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成功地将人解构成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不断地解读分析。在科技的助力之下,任何事物都可以解构成数据,放置在互联网之上,世界成了一个大型互联网,这就是“物联网”的概念基础。

那么,“在线化”营销又有哪些要点呢?

营销要成功地实现“在线化”,有两个要点:

第一:打通“生命体”和“数字域”之间的界限。

简单地说,就是将生命体用数据解读,并放在互联网上分析,利用数字技术集群,基于“0”和“1”不断地解读简化,汇入数据洪流之中。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使得生命体的“数据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数据分析的背后,精准营销诞生了。

运营方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洞悉用户的消费习惯、心理动机,并基于此进行精准营销和定制化服务。

名创优品就在每个店面都安装了AI摄像头。通过AI技术对人脸进行捕捉和识别,名创优品高效地收集了用户画像和顾客反馈,从而根据顾客喜好生产了相应的产品,从而更高效地在保证低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产品更迭。

第二:打通物质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

网络的普及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重合提供了物质基础,终有一天,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会被连接入互联网之中,成为“在线”物体。

“哪怕是一棵树,你也可以人工地给它做个标记,这个标记会使得树被纳入在线系统。只有依附于在线系统实现发展,原子与比特才是未来的状态。”

当世界逐渐变得在线化,营销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去扩展“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物与物”之间的连接。

美国推销员瑟夫·吉拉德(Joseph Girardi)提出了250定律,说明每位顾客的背后都藏着复杂的人际网,,每一位顾客的背后都藏着250个潜在顾客,当你得罪一个人,你也会得罪250个人。相反,当你讨好一个人,也会获得250个人的喜爱。

而这一定律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放大,我们每个人背后都藏着不止250个顾客。世界的“在线化”增加了我们信息的暴露程度,加强了我们和朋友之间的联系。与其用数据挖掘顾客在做什么,不如挖掘顾客的人际网,告诉顾客,你的朋友在干嘛。QQ就会告诉其他用户,他的好友在听什么歌、玩什么游戏,这就是一种对于人际网的挖掘。

“物”与“物”的连接也在不断加强,并被移植到线上。未来的营销应该更关注“云服务”。

借助阿里云技术,波司登构建起了以用户中心、交易中心、库存中心、订单中心为核心的“云产业链”,打破了3000家门店的信息割裂状态,实现了会员信息、零售信息、库存信息的高效流通。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线化”营销将得到进一步突破。

三、结语

当人变成“机器人”,营销将以“机器”为中心。

“机器”中心主义的营销摒弃了传统营销的“经验主义”特点,力图用数据解释一切,将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在线化”。“融媒体”将成为营销的介质,同时,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融合将使得营销进一步在线化。

人会变成人工智能吗?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发展,科技将无限地延展了我们的肢体和感官,使得我们成为“超人。”

当科技的载体变得更加便携、微缩,甚至可以植入人体,当技术的进步突破人的想象力,也许《黑客帝国》中的一幕真的会出现。未来的营销会是怎么样?这还真不好说。

对于技术的变革,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这是一种“欺骗性的意识形态”,马尔库塞认为技术已经统治了人类,马克思则将技术形容成“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力量”。当人工智能统治世界的时候到来,也许变成人工智能确实是人类的唯一出路。

但是对于未来,我们完全不必恐慌,只要坚持科技向善的力量,人类就能依靠技术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奇点将至,人类的本质是否会改变?营销的本质又会如何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