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洞悉物联网发展1000问之五要点看到底物联网大数据的区别是什么?

2019/6/4 8:56:00

近期对于物联网平台如何建设,我们进行了针对性地研讨和交流,基本上统一思想,得出如下认识。

第一,物联网平台的建设是当前的重大机会!不仅仅在于物联网自身发展的第二春,更重要的是国 家 战 略 高度决定了,物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任务,其后续对于国民经济具有重大的溢出效应。

第二,物联网平台建设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也是重中之重。智慧城市经过前赴后继地探索,始终都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之中充当排头兵,特别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而没有系统性的从城市全方位感知入手,很难建设出高水平的城市管理和支撑系统。我们也叫做城市生命线系统,有如人的四肢和五官,要全面地协调发展。

第三,物联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不可分割,也会形成统一的整体。过往经验来看,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工作更多的突出了数据处理和数据中心的建设。而物联网平台作为物联网新四层架构的最新层面,也逐渐成为中间环节,承上启下。很多时候,物联网平台被人们简单理解成数据采集功能,从而只看到表面,没有深入理解什么是物联网?

第四,城市大数据局的建立绝不仅仅是对于大数据的运营和管理,更重要的是对于城市综合系统的全方位运营和服务。这就需要从最基础的感,穿,处,用,安,服等不同的六大维度去重新思考和设计智慧城市的发展及未来,特别是城市大脑与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全方位整合。

第五,物联网的大数据从哪里来?什么性质和特点?现有的大数据更多的是来自以人为主的互联网阶段,而物联网的大数据将是百倍千倍的爆发式增长,这对于人类经验来说将是全新的体验!

我们不得不思考物联网大数据的问题!

1. 数据的多态性与异构性

采集数据中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而每一类传感器在不同应用系统中又有不同用途。显然,这些传感器结构不同、性能各异,其采集的数据结构也各不相同。在RFID系统中也有多个RFID标签,多种读写器;M2M系统中的微型计算设备更是形形色色。它们的数据结构也不可能遵循统一模式。

物联网中的数据有文本数据,也有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有静态数据,也有动态数据(如波形)。数据的多态性、感知模型的异构性导致了数据的异构性。物联网的应用模式和架构互不相同,缺乏可批量应用的系统方法,这是数据多态性和异构性的根本原因。显然,系统的功能越复杂,传感器节点、RFID标签种类越多,其异构性问题也将越突出。这种异构性加剧了数据处理和软件开发的难度。

2. 数据的海量性

物联网往往是由若干个无线识别的物体彼此连接和结合形成的动态网络。一个中型超市的商品数量动辄数百万乃至数千万件。在一个超市RFID系统中,假定有1000万件商品都需要跟踪,每天读取10次,每次100个字节,每天的数据量就达10GB,每年将达3650GB。在生态监测等实时监控领域,无线传感网需记录多个节点的多媒体信息,数据量更大的惊人,每天可达1TB以上。

此外,在一些应急处理的实施监控系统系统中,数据是以流(stream)的形式实时、高速、源源不断地产生的,这愈发加剧了数据的海量性。

3. 数据的时效性

被感知的事物的状态可能是瞬息万变的。因此不管WSN还是RFID系统,物联网的数据采集工作是随时进行的,每隔一定周期向服务器发送一次数据,数据更新很快,历史数据只用于记录事务的发展进程虽可以备份,但因其海量性不可能长期保存。只有新数据才能反映系统所感知的“物”的现有状态,所以系统的反应速度或者响应时间是系统可靠性和实用性的关键。

这要求物联网的软件数据处理系统必须具有足够的运行速度,否则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造成巨大损失。

4. 数据传输的难题

对于WSN而言,国内物联网应用研究表明文本型数据易传难感,多媒体数据易感难传;在出现数据传输故障时,很难判定是网络中断还是软件故障;理想化的系统模型假设因其忽略了WSN运行过程中伴随的各种不确定的、动态的环境因素往往难以实地应用!

面对以上现实中的问题和困难,如何有效解决物联网平台建设,特别是物联网大数据的海量处理问题将是下一阶段的重点和难点!

当然,办法总比困难多!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将总结过往经验和海内外的有关案例进行考察。既然物联网作为新基建的目标是确定无疑的,那么接下来相信下半年将有一大波物联网平台的项目等待着大家的参与!未来将是物联世界,让我们相约2019年11月19-21日,相约2019(第三届)全球物联网大会—寻找思考者!

声明:本文系《洞悉——物联网发展1000问》系列文章第六十五篇,旨在希望通过系统性与行业专业视角就物联网产业当前发展现状与经济潜力予以分析和分享。IOT物联网,万物互联,互联万物。

作者:王正伟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