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角逐产业智能化,解构新拐点下百度AI的珍珑棋局

2019/6/2 20:20:00


当下,在互联网行业、科技圈儿,甚至是任何一个产业的数字化进程中,有三个关键词必须关注:一是人工智能,二是物联网IoT,三是5G技术。这三股技术力量交织在一起,不仅成为产业升级、企业竞争的最大变数,更会打破旧有的格局,倒逼着各路角色蝶变重生。而智能化又是三股力量投射到产业应用层面最突出的表现。


这两天,百度很忙,先是百度大脑推出了生态合作模式,重磅发布了“燎原计划”,将集合后的AI能力、AI开发平台矩阵开放出去,通过开发者、服务商的触角赋能各个产业。而后百度智能云的天工物联网平台喊出了“ABC+X”为核心的数字化、智能化新型体系架构的口号,将领先的技术能力输出给更多企业,大幅降低了合作伙伴使用物联网技术的门槛。连续两天、两地、两场活动的密集出牌,都指向了产业智能化这一发展方向。事实上,除了百度在产业智能化赛道上频频出招外,阿里、微软、谷歌等企业已经入局。


那么,在产业智能化的“未来战争”中,究竟孰强孰弱呢?今天,我们就来解构下这盘珍珑棋局。


拒绝耍嘴皮子,产业智能化是盘大餐


过去一两年,人工智能技术成了最热门的赛道,百度、微软、谷歌等纷纷在这一领域投入重兵。不仅仅是企业,政府政策在顶层设计上的助力,让这场AI盛宴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人工智能争霸赛中,中国起步较早,速度更快。2017年,国务院就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数据显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科技、制造业等业界巨头布局的深入,应用场景不断扩展,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市场规模约为238.2亿元,增长率达到56.6%。预计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近280亿元。而如果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结合在一起,则是万亿元的大市场。


但人工智能对抗赛竞争的核心是什么?其中应该有两个维度上的考量,一是技术本身的自主创新实力和领导力;二是产业应用。


首先是AI技术实力。因为技术本身是“内核”,如果在技术层面不够成熟,不能保持领先,谈产业应用就有些奢侈了。比如百度大脑之所以敢于推出开放计划,在于其已经在语音、图像、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深度学习等多个核心技术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WIPO人工智能报告显示,百度在机器学习的子类别深度学习方面的专利申请,在全球各个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全球30名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机构中唯一一家中国互联网企业。而有了成熟、领先的技术,才能构建体系完整、功能全面的AI技术开放平台,向全社会分享,带动更多产业的转型升级。


其次是产业应用要有成熟的路径和方法论。过去一两年,虽然人工智能是各家企业挂在嘴边言必谈的技术,但多是停留在技术、资本层面,甚至还存在耍嘴皮、炒作概念的现象。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修全说过,人工智能的发展要从过去学术界的学术探索转入产业界共同推动的新阶段。



事实也如此,人工智能不是单一的技术,它将融入到现有的各个行业场景中。而中国社会服务领域应用场景丰富,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和加速迭代,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又能帮助中国经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说得更直白一些,技术争夺战只是前奏和热身,产业的智能化才是竞争到后段的关键。而如何实现各个产业、企业的智能化转身,路径又是什么?这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也就是说,产业智能化是一盘真正的饕餮大餐。数据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正进入高速发展期,到2030年,AI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但怎么个吃法,仔细考量,各家的打法是不同的。


新世界里的新规则,产业智能化的三重挑战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当下还处于产业智能化的初级阶段。之所以如此,还有另外一个关键因素,产业智能化不仅仅关乎人工智能技术,还与5G、物联网等有很大关联,而后两者同样处在技术应用的爬坡期,加大了应用普及的难度。恰恰是因为存在这样的“空窗期”,让产业智能化这盘珍珑棋局,有了更多的变数。这种变数主要来自于三个层面的挑战。


第一关是改变思维,找准方向。进入产业智能化时代后,以往单打独斗的模式就成非主流了。对每一个参赛的选手来说,要学会做生态,赋能合作伙伴,从自己玩到带别人玩,这是思维上的挑战。


无论是自动驾驶的阿波罗Apollo的合纵连横,DuerOS在智能硬件领域的能力开放,还是5月29日百度大脑的开放合作计划,抑或是智能云的天工物联网平台的布局,百度是最早想通这回事的,并付诸实践。而思维上的改变也给百度带来了丰厚的成果。DuerOS的小度助手已经是中国市场规模最大、最繁荣的软硬件一体化人工智能生态,Apollo开放平台建立了全球覆盖最全面、最丰富的自动驾驶生态,百度智能云则在金融、教育、农业、娱乐、汽车、交通等多个产业的智能立体化布局,为各个产业提供了落地解决方案,推动了中国产业智能化升级。



相比,阿里在云计算领域起步较早,腾讯云从去年开始砸入重金洗牌公有云市场,还举起了价格补贴的屠刀,虽然也在寻求合作伙伴落地,但在开放思维上,总给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尤其是在产业智能化方面,缺乏系统化的开放路线。


第二关是技术实力对撞,考量的是一家企业的AI技术及关联的物联网IOT、5G等多技术融合能力。换句话说,你如果只是在AI技术有所建树,但在5G、IoT领域没有占到先手,也会是“瘸腿”的状态,无法对外输出完整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像科大讯飞、旷视科技等,他们仍然需要与第三方联合起来,形成端到端的应用落地能力。


只不过,AI、IOT、5G等不是单点技术,而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决定了有实力角逐产业智能化市场的企业,往往是不差钱、人才储备雄厚的巨头型企业。对于第三方的开发者、行业服务商来说,他们不具备搭建技术平台的实力,只能依附于大平台行事。微软、谷歌、百度、腾讯、阿里等这个量级的企业都符合条件,但能在多个技术演进上齐头并进,挑战同样巨大。


而且这场智能化的技术竞赛是产业智能化的起点,像百度率先在AI、物联网等技术上沉淀与成熟,才有今天百度大脑的开放生态加速,以及天工物联网平台在物流、出行等多个行业的落地应用。数据显示,自2016年开放至今,百度大脑AI开放平台已开放178项AI技术,达到24小时快速集成,开发者规模快速增长并突破了120万,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和服务商在应用层推出了多样化的商业产品和解决方案。


第三关是生态战,即汇集开发者、服务商的能力,以开放技术架构撬动强大产业链,通过合作伙伴推动AI技术在各个产业场景中的落地应用。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生态这个词并不陌生,微软的Windows、谷歌的安卓、微信的系统、百度的搜索等,都可以看做是生态的形态。但回到产业智能化赛道上看,因为涉及到各个产业的生态系统,要远比过去任何一个生态更为复杂,建设周期更长,当然,能量却是最大的。


5月29日,百度大脑推出生态合作计划,汇聚开发者,发布“做出来、卖出去、做得大”三步进阶路线,打开放架构牌,就是典型的生态打法。产业智能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业务创新与应用落地的过程中,面临了技术使用门槛高、培训与服务体系不健全、标准化不统一、资本与市场跟不上等一系列难题。百度大脑的AI生态就是让AI的创新与应用更简单,打通了开发、交易及应用的生态链,帮助更多AI企业走向成功,同时实现整个生态价值的放大,这是一个共生共荣的多赢局面。


无独有偶,5月30日,在2019 ABC Inspire智能物联网峰会上,百度智能云天工物联网平台在边云融合、时空洞察、数据智能三个维度上,一口气推出9大新产品,同样是开放生态的举措,借助行业合作伙伴,在物流、出行、电力、汽车等场景中构建生态联合体。比如在时空洞察领域,百度智能云联合百度地图推出的空间服务、货运路径规划和智能调度ROS,已成为行业数字化升级的基础设施,让智能交通、用车出行、物流快递等获得了时空生产力释放的红利。同样,在柔性生产制造、物联网硬件等场景中,通过与行业合作伙伴联手,也让物联网、AI技术的使用更便利,大大缩短了产业开发、应用周期。


所以说,在产业智能化的新世界里,必然是一套新规则,只有在思维、融合技术、生态三个维度上都实现突破,才能有机会笑到最后。


谁是大赢家,产业智能化是一场长跑竞赛


即便你做到以上三点,短期也不可能分出胜负,因为产业智能化面对更为复杂的行业环境。


一方面是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需求和应用特征区别很大,需要个性化定制的服务,以及针对性的部署实施,加大了落地难度;另一方面,每一个产业链条都很长,只有整条链全部打通,才能实现价值链上的突破。所以,产业智能化注定了是一场长跑竞赛,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这场产业智能化的竞赛中,有来自于原先不同赛道上的选手,既有老树发新芽和英雄迟暮,也有新兴互联网力量的此消彼长。


比如今年上半年,微软市值能超过苹果,以万亿美元坐拥全球第一,而同期的惠普、IBM、戴尔等已垂垂老矣,恰恰是因为微软Azure公有云的崛起及AI技术应用上取得了突破,并逐步构建了生态系统,股价上的上扬表明了资本市场的态度。


同理,谷歌、百度、阿里、腾讯等新兴互联网力量中也会有引领者,会有掉队者。因为竞争规则不同于以往的消费互联网,过往的优势难以体现出来,所以对参与者来说,都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拿百度来说,虽然从短期业绩看,尚未从产业智能化上赚到太多钱,但在AI开放生态上的隐忍和持续投入,在生态构建上布局逐步成熟,行业应用上逐步释放出新能量是大概率事件。


在产业智能化这条大赛道上,未来究竟谁会是大赢家?


可能还难以盖棺论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产业智能化不是简简单单地烧钱游戏,更不是嘴上功夫,需要敬畏技术,敬畏开发者、产业服务商,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去做。在此基础上,才有能力谈产业的智能化,才有资格参与这场万亿市场的角逐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