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阿米尔·汗的新纪录片,足以令我们再次汗颜

2019/5/31 14:51:00


对于国内的影迷来说,阿米尔·汗就是印度电影的代名词。


2011年,他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在中国小试牛刀,2017年上映的《摔跤吧!爸爸》更是突破了国人对印度电影的想象。


在印度,阿米尔·汗不仅在电影领域成绩斐然,他更像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时刻关注着印度的社会问题。


阿米尔·汗在2012年到2014年陆续推出电视节目《真相访谈》,聚焦印度复杂文化下的社会问题,女婴被弃、儿童性骚扰、巨额嫁妆等一系列印度社会的痼疾都曾在节目中出现。他像一个电影界的知识分子,用镜头质疑着社会。


去年,阿米尔·汗再次聚焦印度社会,带着他的团队拍了一部有关杀戮与救赎的纪录片——《光明之下》。


这部作品于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日,在印度的Star Plus电视台播出。播出后,印度媒体《National Herald》评价称,“《光明之下》强大到足以改变你的生命”。


印度宗教多元,宗教与族群之间的冲突并不少见。纪录片里的三个故事,像是无数个真实故事的缩影,沉重地落在观众心底。


第一个故事的名字叫“罪过与遗孤”。


1985年7月31日,印度国会议员拉里特·梅根和他的妻子吉檀迦利在他们新德里的家中被杀。


凶手是一个名叫兰吉特(库奇)·辛·吉尔的锡克教徒,他生于印度卢迪亚纳,彼时,他刚刚遗传学和农学硕士毕业,还获得了美国博士学位的奖学金。


他为什么会做出自毁前程的事?


故事背景牵扯到印度近代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卡利斯坦运动。20世纪70-80年代,印度爆发了多起民族分离运动,居住在旁遮普的锡克教徒想要摆脱印度统治,建立自己的国家。运动在1984年达到高潮,锡克教徒展开大规模的非暴力反抗行动,集体拒绝缴纳任何税款,停售自制商品。


当时的首相英吉拉·甘地颁布命令,对阿姆利泽的金庙进行军事袭击,在短短几天内,象征锡克教圣地的金庙被摧毁。


面对这样的行为,锡克人感到十分愤怒。很快,英吉拉·甘地被刺杀,作为对金庙袭击事件的复仇。锡克教徒与印度教徒发生大规模冲突。


几个月后,有人写了一本书《谁之过》,记录了对当时事件的调查,其中提到了几位当时支持印度教徒攻击锡克教徒的国会议员。


在库奇看来,自己选择做博士还是做锡克教徒的时刻到了,他选择了后者。他连同其他几个锡克教徒坐火车到了德里,刺杀了书中提到的几个国会议员,其中,包括拉里特·梅根。


这次刺杀,让拉里特·梅根的女儿阿婉提卡·梅根·特瓦失去了父母,彼时,她才刚刚6岁。她的整个童年,都陷入了深深的愤怒和痛苦之中。


事件发生后,库奇先逃亡美国,被捕后他被判处终身监禁,先关在美国监狱14年,后来申请引渡回印度。


入狱19年后,43岁的库奇申请保释回家14天。那时,阿婉提卡正好路过当地。库奇请求面见阿婉提卡,请求原谅。


见面时,阿婉提卡当面质问库奇:你为什么要杀我父母?他回答,是因为看到了书里列出的名字。二人开诚布公地谈了很久,谈到了那场不该发生的政治事件,以及阿婉提卡童年所经受的苦难。


在见面之前,阿婉提卡内心充满了怒火,但真正见了面,一切都改变了。几天后,她去拜访库奇家,和库奇的父母共进午餐。看到库奇的父母痛哭流涕,她回忆起自己祖父母为他们的孩子痛哭的样子。


看到库奇家的遭遇,如同自己家经历的回放。“我的父母再也回不来了。但是,如果我的举手之劳,能够拯救别人的家庭,我有什么理由说不呢。”


回去之后,阿婉提卡拜访了首席部长,希望尽快释放库奇。不久,库奇得到赦免。


他说:“像我这样的人,不配有第二次机会。但我获得了,我很感恩。”


第二个故事叫“农夫与修女”。


来自喀拉拉邦的修女拉尼·玛利亚在中央邦乌代纳格尔的大巴车上被刺身亡。


生前,拉尼修女为改善附近的村子阿南德纳加尔做出了许多贡献,改善了当地的水资源。在她看来,与其对当地资助施舍,不如赋予人们力量,使他们能够实现自我救赎。


拉尼修女的举措,阻碍了邻村的债主们谋取利益,引起了以他们为首的印度教徒的愤怒。


那天,萨木达·桑格与村子里的地主们一起乘大巴车。在几天前,有个地主被部族的人打了,他们将此次袭击归咎于拉尼。于是,在地主们的怂恿下,萨木达用刀刺向修女拉尼。他疯了似地刺下去。


这一事件,暴露的是印度农村更严重的的宗教冲突和无知。


萨木达回忆:“从前,大家都觉得,基督徒会强迫所有印度教徒信主,进而奴役我们的国家。我相信任何一个信仰别教的人,都会成为国家的敌人。”那时的印度农村十分落后,村里几乎没有电视,村民很容易被在城市受过教育的地主操纵和误导。


事件发生后,萨木达被判处无期徒刑。拉尼修女的妹妹赛尔梅修女一直没办法原谅凶手。为了给自己原谅杀害拉尼的凶手建立信心,她不断从祈祷中获得力量。


7年过去了,2002年,一位叫斯瓦米·萨达南的天主教神父,来见赛尔梅修女和萨木达。他有着多年在中央邦的监狱里与罪犯相处的工作经验。


他在监狱里带着那些罪犯思考:呼气和吸气,白天和黑夜,喜乐和忧伤也是平等的。直到你真正理解了它们是平等的,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敌人和朋友也是平等的,它们都是一种体验,以体验的方式去接纳,这样你的人生才能升华。


在斯瓦米神父的帮助下,赛尔梅修女获得了原谅萨木达的力量。斯瓦米神父为他们安排,在中央邦的兄妹节上,由赛尔梅修女为萨木达亲手系了一条保护手绳,标志着二人结为兄妹。


此后几个月,赛尔梅修女在斯瓦米神父的帮助下,通过法律程序赦免了萨木达的无期徒刑。出狱后,他赶到喀拉拉邦看望拉尼修女的家人,拉尼修女的父母终于原谅了他,此后,他们把他看做自己的另一个儿子。


第三个故事叫“恐袭与慈母心”。


2008年11月26日,巴基斯坦伊斯兰恐怖组织“虔诚者”派遣十名成员,在孟买发起了一系列的枪击和炸弹袭击。其中,包括奇娅·谢尔的丈夫艾伦和女儿娜奥米下榻的奥贝罗伊酒店,两人不幸均遇袭身亡。


这件事,对奇娅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她震惊到哭不出来。


奇娅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凶手阿贾马尔·阿米尔·卡萨布的样子。当警察追问他为什么要参加这次杀人行动的原因说,他说,是因为太过贫穷,而虔诚军是他唯一的选择——只有他加入虔诚军,他的家庭才能获得一笔巨额收入。


这件事发生后,奇娅一直在沉浸在伤痛中无法自拔。后来,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艾伦和娜奥米的事情,他们对奇娅的遭遇感同身,纷纷发邮件安慰她。这些邮件鼓舞了她,她决定振作起来做些什么。


在恐怖袭击一周年时,奇娅和她所在的冥想社团的其他成员一同发声,反对暴力,提倡尊重生命。之后,奇娅决定把反暴力的主张传播到印度。她的想法得到了奥贝罗伊酒店所有者,奥贝罗伊先生的支持。


奇娅多次来到印度,向他人讲述“宽恕”的意义。在她看来,宽恕无关他人,宽恕并非为了让他人解脱,它不是为了原谅某个人或容忍某件事,更不是为将他人从仇恨的困境中解救出来,而是,为了让自己从负面情绪的桎梏中解脱。


在印度的行动让奇娅找到了生活的动力。现在,她每年都会回到孟买,这像是她自我疗愈的过程。


这部纪录片看上去简单,却真实得打人。


它用如此诚恳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在宽恕面前,杀戮与罪并非不可战胜。


这是印度特有的精神气质。尽管印度社会文化复杂、问题丛生,却总有这样的人和事,触动人们的心灵。


作者:王婷婷

本文原创首发于志象网微信公众号(ID:passagegroup)。

志象网,见证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之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志象网

    总访问量:3399
    全部文章:75
长期关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及国际化进程,提供一手信息及独到视角,英文科技媒体The Passage 大中华区独家合作媒体。志象网微信公众号(ID:passagegroup)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