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联想的过去,谁的未来,一场创新与营销的拉锯战

2019/5/31 10:48:00

最近联想的言论让这个企业推到风口浪尖,这个土生土长的民族品牌为何有如此表现?今天,艾老思不探讨时政问题,通过简单回顾其过往来讨论创新与营销的话题。

1984年,靠着沿街叫卖维持生计的三个大男人找到了倪光南,这个谢绝加拿大重金挽留,一心只想做出“汉卡”,当时中国计算机领域的权威人物。仅仅半年,就研发出适用于PC的“联想式汉卡”,让这个前途渺茫的公司改变了命运。不过那时候的芯片仍然是美产,自主研发的坚持让其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做出了一个又一个自主产品。

1989年,公司改名为“联想”,运营销售奇才柳传志与自主创新倪光南珠联璧合,短短几年时间,联想迅速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巨头。

技术的研发带来的巨大投入是必然结果,创新产品厚积薄发,每一个都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但不一定都能获得市场的认可。是继续搞技术,还是面向市场做营销?这个问题让公司走向分歧。

1999年,倪光南被解聘离开了联想,联想也几乎撤离了所有的技术团队,变成了一家贸易公司。

随后,联想控股成立,进军各个行业,柳传志风光无限,成为了当代的营销传奇人物。(资料参考酷玩实验室)

面对最近的贸易战与华为受阻,联想的发言让国人惋惜,让人愤慨。他们就没有办法吗?是的,确实没有,核心的产品都依靠美产的提供,一旦断供,企业立即陷入无法挽回的危机。

这不仅让人想起中兴的过去,被罚10亿元才度过生死劫。而另一个追求自主创新的企业——华为,在一次次的技术封禁中挺了下来,一次次的“备胎”方案让独裁者猝不及防。

这是一个企业经常面临的问题,继续追求创新还是通过营销变现,如果没有创新,企业没办法掌握最新的技术,企业核心的技术,而这些创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研发,这就急于变现获得资金来源。但是,企业都是趋利的,获得资金更希望把资金投入到更能获得资金的部分,而不是“九死一生”的创新。

实际上,倪光南离开后的联想年销售额增加不到5倍,而在长达8年“创新巨大投入”的时间里,年销售额增长至少60倍。

一个公司,首先要活下来,然后才想着怎么活。营销让企业不断的发展,自主创新让企业有了不可动摇的根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艾老思

    总访问量:15743
    全部文章:41
TII互联网转型咨询的艾永亮、刘官华、梁璐三人创建的一档栏目,会定期给大家分享对互联网的思考和感悟,对热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