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创业十年罕见接受媒体专访 速途创始人范锋说了什么

2019/5/30 7:36:00

  速途网络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范锋,距离上一次被登载入创业励志著作《相信梦想的力量》,已经过去了5年的时间。

  5年前,速途网络的定位还是“网”,整个中国互联网也正在历经从PC互联网转型移动互联网的历史阶段。

  5年后,范锋当年关于“未来是产业互联网的时代,传统行业寻求和移动互联网结合的方式将成为常态”的论述成为了现实。而速途网络,也有幸洞察到时代发展变革的同时,积极投身进去扮演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服务员”角色,经历了适配行业发展的一次次转型,迅速发展壮大。

  创业十年,三次转型。速途网络从初期的“互联网行业社交媒体”、到后来的“互联网内容营销服务商”、再到2016年速途网络挂牌新三板时的“中国新媒体生态运营商”和2018年的“移动创意工场”……

  如果有人仔细观察,速途网络最新的两次转型都是在最近两三年内发生的。这其实也在说明,速途网络正在由迎合产业发展者的“服务员”角色,转变为了驱动产业发展的“赋能者”的角色。

  这个转变的关键,就是我们俗称的供给侧改革。这两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加剧,已经和传统产业深密结合的互联网产业也不可避免的遭遇到了发展的困境。在这种局面之下,应用供给侧改革思路,企业主动升级,方能变被动为主动。

  这不,就连范锋这样低调的创业者,也磨不过我们几位“还不出来说点什么”的“怂恿”,出来接受了专访。于是就有了本文。

  十年三次转型 速途另一脚走到了消费“台前”?

  相比他人,我自己2011--2015年间在速途工作,负责速途专栏、速途研究院、速途总编室等内容相关的部门,经历了速途从初创企业到阶段性突破之间的全部过程,可能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触。

  这次来老东家参观并且采访范锋老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大速途终于走到了台前”。或许很多人会问“速途本来就是媒体,不本来就在台前吗?”

  事实上,我这里说的是“消费者的台前”。过去十年,很长一段时间内速途网络主要的内容是给互联网从业者看的,客户也多来自科技行业。当时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速途网哪怕只有2000个读者都没有关系,只要这2000个读者都是行业内的人士”。

  但到了今天,产业互联网迎接前所未有之变革,速途如果还专注之前的一亩三分地也将不可避免的遭遇天花板。由此,速途开辟了一条拥抱广大大众消费者的全新赛道:速途科创空间!

  范锋老师透露,速途发展十年,历经三次转型,正式构建了“速途新营销”和“速途科创空间”两大事业群。而笔者提及的“走到消费台前”主要就是速途科创空间。

  速途科创空间板块旗下孵化出不少IP大号——“猫来了”、“每日瑜伽”、“创意社”、“电影天堂”、“人力资源管理”等,通过内容、活动等实现粉丝积累和粉丝沉淀。2018年,速途开始尝试在一些细分市场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的产品和服务。比如,为养猫用户定制猫罐头、猫粮;联合国内外的知名瑜伽教练在线上提供瑜伽培训、在线下开设瑜伽馆等。

  在范锋看来,拓展新业务的逻辑在于发展和生存。比如说这一次在做新消费这件事上,逻辑就是为了生存发展,怎么把用户的价值最大化,怎么样去更深刻地链接用户,服务用户,在这些用户的基础上往前看。而这些业务的探索,符合了中国当今时代 “新消费”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速途的两大板块中(速途新营销、速途科创空间),有了速途新营销的积累和多年的盈利,才有了速途科创空间IP孵化战略的运营基础。而到了今天,速途科创空间积累的对消费人群的理解,又反哺了速途新营销的创新发展,助推速途新营销这个体系也走到了“台前”。

  这几年,速途新营销也正在依托我们对消费端人群的理解,帮助到我们服务的客户,来接触到广大的用户。比如新营销团队执行的“京万红·红动中国”的案例,2017年8月28日,在北京世贸天阶的线下健康市集活动开始,到2017年9月13日推出一系列线上传播素材,线上线下联动,帮助京万红这个老字号企业建立起与年轻用户的重度链接,实现品牌从传统渠道向线上O2O的拓展。后来,这个案例获得了2018第六届TopDigital创新大奖,处在幕后的速途新营销也来到了媒体聚光灯下。

  组织的效率:员工数量不变何以实现数倍增长?

  采访范锋老师之前,我抛出了一个近期埋在心底的疑问:2015年10月我离开的时候,公司大概是三四百号员工,现在还是三四百号员工。当时年收入是几千万,现在年收入两个亿了。换句话说,员工数量最近三四年几乎没有增长,但业务规模、收入规模大了三四倍,这个是怎么实现的?最核心的因素是什么?

  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我自己从事媒体创业多年,在我的经历中,这个行业营收规模和人员规模是成正比增长的。比如一个团队10个人一年营收100万,那么要达到1000万的营收,就得增加到100人,很难取巧。

  这两年我也走访了几十家媒体创业公司,大部分企业员工维持到20--30人规模就已经见了天花板,原因是业务规模决定了企业规模,业务规模无法找到突破点企业规模也就无法再行扩大。

  现在通过这次对速途的走访和范锋老师的采访,我大概总结出来两个破局之道。

  第一个原因在于组织的升级。范锋表示,以前速途讲究的是“效率大于一切”,而现在讲究“规范大于效率,没有规范的效率等于0”,由此公司进入了科学治理和规范发展的道路。这么做单个业务看起来效率受到了影响,但大局上来看组织效率反而获得了提高,团队得以稳定、持续地执行各项战略部署,突破了游击战带来的局限性,有了打大规模战役的可能。

  第二个原因在于“老司机带着新司机开辟新的赛道”。举个简单的例子,以速途科创空间的大本营河南郑州为例,这个区域的负责人是范超强。2012年我赶赴郑州,可以说是见证了范超强组建郑州分公司,彼时范超强带领团队运营了数百个微信公众号,一度被人戏称“做号党”。后来就是因为有了“做号党”的经历,老司机范超强才能够带着陈垒这样的新司机,开辟了新的道路。他们以这些微信公号为出发点,拓展应用小程序等多种平台和服务,将猫来了、每日瑜伽、人力资源管理等等打造成行业知名的IP。

  当然,以上成绩的先决条件,还在于两个字:学习!速途网络创始人范锋有8年的大学教学经验,所以速途从创立到今,非常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构建了一系列的学习体系,广邀业界同仁来速途分享论道,让员工在速途能够不断的成长。

  最近一个多月,我先后走访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和从速途“毕业”的刘敏华、赵宏民、张刘雷等同事沟通交流,他们一致认为在速途工作几年得到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学习能力。同样也正是因为在速途的这段经历,帮助了他们后来的成功创业。

  速途的行业价值 携手各方释放发展红利

  速途,或者说早期的速途,看人只看能力,不问学历不问出处。于是乎早期的速途招进来很多他人眼中“别的地方不要的人”,这其中包括我本人。

  我2011年加入速途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在范锋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了速途专栏。速途专栏招募专栏作者,我当时也秉承“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念,只要能写,不看背景不看资历,由此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招募并且培育了超过1200名专栏作者。后来进入自媒体时代,这1200人中的相当一部分成为今天科技自媒体领域叱咤风云的大咖。

  或许这就是速途“无心插柳”给行业的价值吧。事实上,速途这些年来,在满足其自身商业利益的同时,做了很多“行业活雷锋”的事情,也就是践行行业价值的举措。

  比如早年速途联合中国互联网协会,举行了上百期“蓝海沙龙”。近万名业界的著名专家、学者与知名互联网企业、IT厂商、应用方案供应商、咨询服务商等相关人士先后参与了沙龙活动,这个沙龙后来也成就了行业间的很多合作往来。

  还有当年,中国互联网各种数据分析报告都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下载使用时,速途成立了速途研究院,就像360一样,用自身的投入实施免费模式,最终换来了行业性的免费。当时我们投入巨大人力和资源,为行业提供前瞻性、实用性的数据分析及研究报告,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数据成果,满足互联网时代,公众对行业数据快速增长的需求。

  去年速途和人大商学院携手成立“新营销联合研究中心”,基于速途的“实战”优势,以及人大商学院强大的学术专家团队参与,深入一线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增加产学对接,增强学术与实战交流,挖掘行业营销标杆,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共同实现“产学共赢”。

  最近,互联网行业有个词汇非常火,是腾讯多次阐述的“科技向善”。这个理念已经被马化腾定义为,腾讯公司未来的使命和愿景。科技向善的理念,旨在让社会各方真正意识到科技给社会带来的诸多问题,寻求最大范围内的共识与解决方案,并引导技术和产品放大人性之善,实现良性发展,用科技来缓解数字化社会的阵痛。

  现在看来,速途其实就是践行“科技向善”理念的典型企业,通过构建“速途新营销”和“速途科创空间”两大事业群,提供多种形式的产品和服务给我们的企业和消费者,助力了中国产业互联网更健康、智慧的发展。

  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来信探讨,微信:dingdaoshi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