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成了“正规军”又不能送外卖?!沪小餐饮备案或禁止网络经营,你怎么看?

2019/5/25 10:10:00


2017年6月,上海在全国率先试水了小餐饮备案制,探索将群众有需求,自身又渴望规范经营的小餐饮转为“正规军”。


如今,两年过去了,试行办法也进入了“倒计时”,未来的小餐饮将何去何从?记者近日获悉,即将实施的《上海市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监督管理办法(草案)》已经公开征求意见。


不过,相比于试行办法,记者注意到,管理办法草案中提出,经临时备案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将禁止网络食品经营行为,这也就意味着,今后“小餐饮备案提供者”将禁止上外卖平台。

 

经营者陈立是小餐饮备案制度的受益者,他在普陀区武威东路开了一家重庆鸡公煲店铺,但由于店铺位置离居民区太近的原因,一直办不下来食品经营许可。2017年上海针对房屋属性、油烟扰民、消防安全等原因,无法办理食品经营许可,因此才未纳入到政府监管范围的小餐饮实行备案纳管,出台了《上海市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根据试行办法,获得备案必须满足3个基本条件:群众有需求且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有固定经营场所、符合食品安全和加工卫生要求。条件完全达标的陈立“重庆鸡公煲”,就成了2017年备案制实施后,首批备案的店铺之一。“从此我们店再也不是‘黑户’了。”陈立骄傲地说。

 

陈立经营的重庆鸡公煲面积不小,达110多平方米,每天堂吃人满满当当不说,他还给自己上了“夹板”,生意做到了要求规格更好的“网络订餐”平台。根据试行办法,经临时备案的小型餐饮提供者可以从事网络订餐。但是,应当符合与其网上经营供应量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加工条件,并且还要符合《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对于网络食品经营的有关要求。

 

“这对我和我的小伙伴来说,也不是难事。”陈立告诉记者,在员工们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堂吃、外卖已经各占地店铺营业额销售的一半。“来我们这里的都是老客户,外卖叫得久了,有时候他们一下单,电话再一打来,听声音我们就知道是谁。”

 

“湘之味”的经营者肖娇同样也是“小餐饮备案制”的受益者。她坦言,有了备案,生意越做越好了,腰杆也越挺直了。“目前,餐厅员工发展到了12个,营业收入堂食每天6000元,外卖每天3000元左右的规模。”

 

按照规定,小餐饮备案试行办法试行两年,截至今年6月底,该办法即将废止,取而代之的是《上海市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监督管理办法(草案)》,目前已经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不过,记者在草案中发现,与试行办法最大的不同是,经临时备案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将禁止网络食品经营行为。也就是说,如果征求意见通过,陈立、肖娇们的店铺将再也无法“送外卖”了,小餐饮备案提供者送外卖将成为“禁止项”。

 

此消息一出,小餐饮备案者们几家欢喜,几家愁。陈立表示,这对于他影响并不大。他告诉记者,运营两年多,他们已经积极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修改了烟道,届时小餐饮备案到期后,重庆鸡公煲店将有望拿到食品经营许可,还是可以上网络订餐平台,送外卖。

 

对于肖娇而言,却没办法“坦然处之”。她表示,店铺是由于房屋属性问题,只有小产证,没有大产证,才办不出食品许可证的,并且整条街的门面都是小餐饮备案。“如果一旦禁止上外面平台,营业收入就会下降1/3。这对我们影响还是蛮大的。”

 

据了解,目前上海有8000多家小餐饮备案商户,占上海整体餐饮经营者数量比重并不高。事实上,上海的管理者一直对如何规范餐饮管理非常上心,“小餐饮备案制”一经推出,不仅收获了舆论好评,而且被普遍寄予厚望。


有业内人士指出,网上从事餐饮经营许可要求非常高,加强对“小餐饮备案提供者”的监管,也是为了进一步降低公共安全的风险,保证市民舌尖上的食品安全。

 

不过,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金瑞也提出,在小餐饮备案经营者中,不乏周边群众需求大且口碑良好的餐饮店,他们一方面服务本地社区群众,给上班族、行动不便的老人、暑假在家的孩子等提供送餐便利,另一方面小餐饮商户也可以借助网络销售提升一点经营效果。

 

刘金瑞认为,上海8000多家小餐饮备案商户,量虽然不大,但是确实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温度,一座城市的烟火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