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美国政府如何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高企的危机?

2019/5/20 1:38:00

文 | 京畿部长

null

近年来,美国多座城市接连申请破产的消息,引起了大家对于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关注。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美国当前多个州面临破产危机,截止目前,美国已有600多个地方政府破产。2017年,美国波多黎各宣布历史性的公共债务重组,甚至成为了美国3.8万亿(兆)美元的市政债市场上,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破产事件。而在2011年,美国亚拉巴马州杰斐逊县政府宣布破产,该县破产规模达41亿美元,在当时刷新了美国地方政府破产记录。

可以说在现如今,地方政府破产并不是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且地方政府破产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地方财政破产,也就是说仅仅指地方政府失去偿还债务的能力,并不等于政府职能破产。所以地方政府破产和企业破产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企业破产的结果可能是解散停止生产经营,但地方政府破产,不代表会解散,它依旧会继续履行自身的职能。

美国现行的地方政府破产法是在1976年,为了应对当时形势进行了重大修订的版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遭遇严重困难,陷入滞胀状态,许多地方政府陷入财政困境,其中最严重的危机发生在纽约市。1975年4月,纽约市因无力偿还债务,政府日常运行出现困难,于是不得不向联邦政府寻求经济援助,联邦政府拒绝了这一请求,但建议纽约市政府通过地方政府破产程序来解决财政危机。

相比起美国,我国地方政府破产案例就比较少,究其原因还在于体制的问题。在美国,州是最大的行政单位。在州之下,又有以城市和县为单元的子单元,由于各州宪法规定不同,相互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美国城市和县级政府主要实行的是“自我管理”模式,美国的许多城市政府更像是一个公司在运营。而相比于美国地方政府频频破产的现实,在我国,如果地方政府陷入财政困难,上一级政府必定会给下一级政府提供财政支援。这正是中国所有地方政府从不担心会出现财政破产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美国,但地方政府遇到财务危机的时候,更多的时候只能靠自己解决,而更多的时候自己也无法解决,只能破产。

美国债务近年来持续飙涨,根据美国财政部9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8财年中,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债务总额增加了1.271万亿美元,达到21.52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而这些还不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如果加上50个州和市县地方政府的5万多亿美元债务,总量大概能接近26万亿美元,全美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就能达到130%左右。

如今的美国政府债台高筑已经积重难返了,高额债务凸显美国制度缺陷,不仅制约着美国经济增长,而且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不得不说,自从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地方政府债务就成了悬在美国经济头顶上的利剑,更有学者指出,地方政府债务有可能是更为严重的次级债务市场。

面对如今债务高企的问题,美国政府也有自己的一套手段,首先考虑的,就是开源节流,在政府层面,他们削减开销,到处省钱,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金融方面就是不断加息,强势美元,进而转嫁风险。

可以说以上所提到的办法,根本就不是什么正经的主意。不管怎么省,就政府层面而言,作为一个非生产机构,对于债务问题不会起到一丁点作用。还债还是要看收入,就目前从美国政府收入来源上看,一个办法是收税,一个是借债,另一个就是转移支付了。也就是说,美国政府要想彻底解决地方债务问题,还是要靠税费和发行债务等手段才能解决。

这也是美国学界目前广为认同的观点。

政府的债务,在李嘉图的等价定理中被解释为税收。因为借债是要还利息的,如果政府借钱仅仅是为了应付支出,那么这种花钱的方式根本就没法支付利息,但如果用于投资,投资的收益即使不能直接到政府手中,也可以通过税收等手段收到政府腰包里,所以说白了,政府债也是税收的一种形式。

政府的投资收益发生在借债前,这笔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延迟了收税时间,如果政府增加了这笔投资收益的税,那么就可以放弃借债了,以此类推,在美国政府总体债务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这些债务就能让地方政府平稳的度过危机了。有时候新债还旧债这种事政府也干,只要借款利率低于地方债务收益率,地方政府还是有利可图,所以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考虑到这一点,一直千方百计维持低利率,因为低利率能给地方政府减轻不少的还债压力。

目前,要计算美国到底有多少地方政府会破产,利用联邦利率和市政债收益率的差,再比上地方政府财政负债比率就能算出来(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找数据去算),一般地方政府即使破产也不过是债务重组,这样一比较,很难说借债比征税更有利,最痛快的做法,无疑就是加税了。

不过上面提到这些办法,终究事在人为,有时候人往往都喜欢花钱,没人会大公无私,规划是规划,执行是执行。现在美国的债务都是上一代一代代累下来的,美国人那么喜欢超前消费,现在的债务,估计也不会放在眼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