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自动驾驶技术之争,摄像头或将赢过激光雷达

2019/4/28 22:29:00

??1.png

     相比新能源汽车只是带来驱动方式的改变,自动驾驶将从本质上彻底颠覆汽车行业的生态。同时,自动驾驶还将让交通生活和出行方式得到全面革新。也正是鉴于自动驾驶的重要性,无数巨头和初创企业纷纷投身其中。不过就目前来看,自动驾驶的相关技术既无标准,也未定型,还有很大的可塑性。为此,企业目前正在投入海量资金尝试在技术层面取得突破。

     就在近日,一向以“嘴大”著称的马斯克力挺自家以摄像头为基础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并疯狂diss激光雷达。前者是便宜的自动驾驶技术,后者虽然昂贵,但在现阶段却是最可靠的自动驾驶技术——它们各自代表着两个庞大的阵营。如同当初光盘规格之争一样,败者或许将被历史快速遗忘,而数以十亿计的研发投入也将付之东流。谁都不想输掉这场技术之争,但历史的车轮仿佛已经发生偏移……

激光雷达:一条昂贵的捷径

     就目前来看,谷歌 Waymo、通用 Cruise、百度阿波罗、Pony.ai等自动驾驶企业都采用了激光雷达这一传感器应用方案。它们为何如此青睐激光雷达?这就要从激光雷达本身的特性谈起。

     激光雷达与传统雷达相似,使用电磁辐射脉冲来探测附近的物体。它以每秒数百万个脉冲的速度从物体上反射激光,当激光反馈至汽车时就能测量各种变化。激光雷达超快的响应时间,使汽车的计算机能快速应对路况变化。而激光雷达的主要优点,在于是精度和为汽车提供三维图像。此外,激光雷达还可节省计算能力——激光雷达可立即告知物体的距离和方向。

     不过,激光雷达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的主要局限在于雾、雪、雨等天气下有可能出现“看不到”的情况。甚至它会将大量落雪,解读为道路中间的“一堵墙”。此外,激光雷达不提供摄像头通常可以看到的信息,如标志上的文字或灯光颜色。同时,激光雷达整个系统目前非常庞大,为汽车的空气动力学和性能增加了很大阻力,且外观并不优美。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激光雷达的成本很高,这阻碍了其商业化落地。

??2.png

激光雷达在Waymo自动驾驶汽车的顶部和周围

     虽然激光雷达有着明显缺陷,但绝大多数自动驾驶企业都是它的“拥趸”。这是因为这些企业之前已经花了数年时间,围绕激光雷达去完善自己的技术。否定激光雷达的话,其实就是否定自身所有的成果。既然已经投入了那么多,激光雷达这条昂贵捷径咬着牙也要走下去。

摄像头:特斯拉虽千万人吾往矣

     相比激光雷达,马斯克倡导以摄像头为基础的计算机视觉方案也有着明显的优劣点。自动驾驶汽车上的摄像头,以与人类视觉相同的方式工作。马斯克希望特斯拉能够创造出比人类眼睛更敏锐的“摄像头眼睛”,以保证安全性和智能性。为了达成这一目标,Telsa确保汽车周围有足够的摄像头,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整个世界”。通过相关的机器学习功能,特斯拉汽车可比人类驾驶员更快地做出反应。

??3.png

放置在特斯拉Model X周围的摄像头及超声波停车传感器等

     从优势上,摄像头比激光雷达便宜得多。这无疑降低了自动驾驶汽车的成本,让其有望真正被普通消费者所承受。此外,摄像头不会被雾、雪、雨等天气干扰,适应性更好。从形态上看,摄像头可以轻松融入汽车的设计中并隐藏结构中,不会让汽车外形显得突兀,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

??4.png

特斯拉后置摄像头隐藏在侧面板闪光灯内

     不过,摄像头也有着自己的软肋。与直接提供物体精确距离和位置的激光雷达不同,摄像头仅能将原始图像数据反馈给系统。这就要求汽车系统必须依靠强大的计算机视觉能力,针对图像进行准确处理——就像人类大脑处理来自眼睛的反馈。

     此前,计算机视觉系统还不够强大,无法处理来自摄像头的大量数据,以便及时处理并做出驾驶决策。不过现在已经有了转机——特斯拉推出“全自动驾驶计算机”(FSD计算机)。除了8个视觉摄像头、12个超声波传感器及雷达等组件,每台FSD计算机还包含两个芯片,每个芯片都有两个专门设计用来运行神经网络的加速器。再加上超强性能,特斯拉以摄像头为基础的自动驾驶方案有了成功的可能性。

争论不断,但时间会证明一切

     在加州帕洛阿尔托举行的特斯拉自主投资者日上,马斯克全力开怼几乎整个自动驾驶行业都在使用的激光雷达。马斯克表示,“只有傻瓜才会用激光雷达”。马斯克或许认为,摄像头+数据+神经网络的组合足以挑战甚至胜过激光雷达。

     此言一出,得罪了太多企业。在马斯克开炮后,有多家自动驾驶企业的高管都予以回应,表示不解马斯克的自信从何而来。甚至还有大咖表示,我也可以说,任何“不”使用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企业注定失败。

     两种泾渭分明的自动驾驶技术、方案,注定要在不断的争论中前行。但不管现在的争论有多激烈,自动驾驶技术还是会不断进化。届时,时间会证明一切。(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康斯坦丁

    总访问量:11462452
    全部文章:3400
康斯坦丁,曾任职于多家it知名企业,现是科幻星系团队创建人,多家知名媒体及企业特邀顾问专家。本专栏原创内容如要转载、刊登发表请用下列联系方式email:wklx1119@sina.com,qq:102927545,msn:wangk1026@hotmail.com?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