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

首个多多农园落地云南保山,创新扶贫背后拼多多正在改变什么?

2019/4/25 18:03:00

到今天,中国仍是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农业大国。截至2018年底,中国乡村常住人口为5.64亿,中国农村的生产主体依然是2.3亿的小农户。

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10)》颁布时,制定的扶贫标准是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300元。而那一年,全国有1.22亿人口需要扶贫。

2014年国务院制定《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到两个扶贫概念,一个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主体,另一个则是以科学治理为扶贫重点。

这两个概念的出现,意味着精准扶贫开始成为整个社会的责任。

尤其是第一个概念,精准扶贫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合作扶贫模式,充分激发了扶贫的社会力量。

在此引导下,更多的社会力量开始涌现在精准扶贫的第一线,尤其是电商企业。

在云南高黎贡山,中国唯一种植咖啡的直过民族傈僳族于此繁衍生息。云南有百年咖啡种植史,这里产出中国近99%的咖啡,但国际份额仅为1.7%。

并且随着近年来国际咖啡价格持续走低,傈僳族咖农入不敷出,众多青壮年开始外出打工以维持生计。

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的指导下,4月21日拼多多创新扶贫助农模式“多多农园”首站落户云南保山。

什么是“多多农园”?

简单来说,“多多农园”是由拼多多发起的一种新型扶贫模式。其核心是通过直连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最初一公里”,解决农产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流通问题。

对于云南保山来说,“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的直连是十分困难的事。当地人算过一笔帐,即便是品质更好的咖啡,一年下来20亩坡地的咖啡豆也只有九千元收入,去除肥料、人工等开支,年净收益仅三四千元。

而根据金融数据研究服务平台JingData的数据,整个咖啡产业链中,上游种植环节生豆的价值贡献约17.1元/公斤,中游深加工环节烘焙豆的价值贡献为83元/公斤,到了下游流通环节,其价值则暴增至1567元/公斤,三个环节利益分配占比分别为1%,6%和93%,提供土地、人力以及咖啡豆的上游环节,几乎成了免费劳动力。

很明显,利润都被整体下游流通环节拿走了。而在下游流通环节中,利润分配占比较大的又是批发商、贸易商和网上批发,以及最下游的咖啡馆、网上零售和商超便利等直面消费者的渠道。

近年来,咖啡行业的创业也都集中在下游流通环节,因为它利润太大,有可运作空间,上游种植和中游深加工则一直无人问津。

“多多农园”的模式,其实就是直接将咖农与消费者打通,省去中间环节,达到利益损耗最小,使咖农利益最大化。

云南保山的咖啡种植更多是个人化的咖农和小部分种植基地,而此次拼多多入驻的丛岗村和赧亢村则·全部是散户咖农,属于咖啡产业链的最底端。

没有种植技术、缺乏加工经验及设备、没有有效的流通渠道,更不知道咖啡市场的走势,所以要帮助他们脱贫,就要从源头入手。

首先是溢价收购,3月底,拼多多联合云潞咖啡、比顿咖啡、景兰咖啡等6家平台商家,以40.76万元的价格溢价收购了建档立卡贫困户42.53吨咖啡豆等原料。

其次是重塑生产端,通过引入农研队伍、培训团队以及加工厂,为咖农们提供农货上行的可能性。

此次“多多农园”为当地两个贫困村带去了一套完整的产业升级体系:云南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的农科专家,正试验最适合该纬度和海拔的高品质咖啡;多家新建咖啡工厂,将在未来3年内帮助村民提供咖啡豆精制化加工;740亩生态种植示范基地中,芒果苗、澳洲坚果等经济作物,正与咖啡树复合套种,以提升每亩土地的经济收益。

拼多多正在改变什么?

最初关注拼多多的人将其成功归纳为利用拼团和流量裂变达到消费需求的聚集,而实际上到后期外界突然意识到,对生产端的改造才是拼多多的核心。

五环外不仅有消费者,还有制造业。靠线上聚集需求引导线下消化产能,拼多多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用黄峥的话说是用需求侧的半“计划经济”来推动实现供给侧的半“市场经济”。

拼多多今天其实已经实现了需求侧的半“计划经济”,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推动实现供给侧的半“市场经济”。

在扶贫战略上也是如此。供给侧也就是咖农,他们受限于市场经济只能做产业链的最底层,而拼多多介入后,为其提供了重塑生产端的必要条件以及需求侧的半“计划经济”,那么供给侧的改革也就能完成了。

在云南保山的扶贫项目里,拼多多表示平台上多家新锐咖啡品牌商已经提前预订了保山市隆阳区丛岗村明年的咖啡产能。

这套模式是可以复制的,所以拼多多说云南保山只是起步。5年内,拼多多将在贵州、甘肃、西藏、青海、新疆、海南、宁夏等8省及自治区落地1000个多多农园。

仅2019年就将有5个示范项目于云南逐步进行,分别涉及茶叶、核桃、雪莲果、花椒以及菌菇等5个特色产业。

在打造农产品上行极速供应链系统上,拼多多建立了两张网,其内部称之为“天网”和“地网”。

“天网”是指拼多多依托分布式AI的技术优势,基于全国消费者需求,打造的“农货中央处理系统”。“天网”的作用其实就是利用AI实现货品找人,而不是人找货品。从本质上来说,它改变的是传统农产品供需模式,实现海量供给和海量需求的精准匹配。

解决了需求侧之后,拼多多就要改造供给侧,“多多农园”就是其中一个代表模式。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消费端“最后一公里”,深度贫困地区农货就可以最短链条对接4亿消费者需求。

并且在此过程里,拼多多力争要实现的目标不仅仅是帮助农民们出售农货,而是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消除咖啡利益链条的中间部分,让需求直连供给后,因此也就实现了产业利益的平衡分配,农民有机会成为利益主体。

这个模式有多大科技含量?其实不然,但有两点比较难。一是在需求端,新电商模式能聚集效应,让农产品有产就有销;二是在线下,真正有人扎根进去,了解实际问题、了解农民的意愿和想法,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

按照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著名扶贫专家李小云的说法,第一次看到有企业瞄准了农业产业利益分配、农村人才留存等核心问题,该模式若成功,将推动很多农村发展方式发生转变,形成伟大变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扶贫工作里这个道理浅显易懂。之前阿里、京东等电商企业也进行了大量扶贫工作,例如京东与恰恰合作,为推广平头村铁核桃;阿里联合元阳县政府为元阳红米打品牌、造销路等等。

但是阿里、京东的问题是,过份注重对农产品的品牌塑造,而忽略了对农民、以及农产品产业链利益分配的改造,这才是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脱贫后,下一步乡村振兴计划的核心所在。

2017年底,拼多多开始通过“多多大学”和“新农人返乡体系”,带动有能力的、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返乡创业。过去三年以来,拼多多已累积带动62000余名新农人,基本实现覆盖中国各大主要农产区。

黄峥的“多多农园”尝试

黄峥在致股东信提到,拼多多的理念是“人为先”,而不是“物为先”。“人为先”的理念是试图通过人与人的连接和信任来汇聚短周期批量需求,并以此挖掘柔性定制生产的可能性来提升供应链效率,进一步实现让价值回归劳动者和创造者。

“多多农园”是拼多多的一次初步尝试,但验证了一种可能性。具体是什么可能性呢?黄峥没说,不过我们可以尝试分析一下。

拼多多通过汇聚短周期批量需求,已经改变了部分制造业的柔性定制生产,打破了此前一直按需计划生产订单模式,接下来就是在农业层面。

以云南保山扶贫为例,拼多多为咖农们解决了需求侧和供给侧的问题,之后农民们就可在此基础上向消费者购买一种反向保险,也就是提前获得自己的劳动所得,而不需要再走之前刚性的计划经济,脱离单一的渠道和模式。

这完全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市场经济主体的模样。以京东、阿里为中心的旧电商,只是将义乌小商品市场搬上互联网,它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界限,但实际上仍是一直按需分配的计划经济。线下制造业仍在按照需求生产订单,是供给侧决定需求侧。

历史进程中,创新发生在边界,最终实现中心颠覆,这也是拼多多正在做的。

以多多农园为例,初期拼多多提供了产业扶持和营销扶持,下一步则是组织代运营、代加工体系,在此基础上后期拼多多会逐渐退出,合作社全权掌控,并由当地政府制定新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农民成为利益主体。

如李小云所言,拼多多这种根植于企业发展内核的乡村振兴和扶贫模式,开拓了深具社会影响力的先河。多多农园如若成功,将推动农村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