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

从贸易生态供给侧,力促义乌小商品城市场转型升级

2019/4/9 0:38:00

近几年义乌官方统计数据除了公布小商品城成交额外,悄然增加了电子商务成交额,且不论小商品城成交额是否过于保守、电商成交额统计是否准确,仅从官方统计新增电商成交额来看,就足以证明电商在义乌所受到的关注程度和所取得的傲人成绩。事实确实如此,义乌连续三年位列“中国电商百佳县”榜首,获评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创业25佳县第一名,并成为唯一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开展县域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统计试点的县级市。

按官方统计2016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1105.8亿元,虽逐年提升并位居全国专业市场首位,但2012年以来,义乌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为520亿、856亿元、1153亿元、1511亿元,1770亿元,电商成交量,的确已经超过了小商品城实体市场成交量(从官方统计数据来看)。

(一)变化:

从微观上看,在义乌,能感受到这几年义乌市场上出现的新现象。

首先是贸易业态的多样化

义乌长期以来贸易特点呈现出的是“外贸、大额、期货式”为主,但近几年市场经营中逐渐兴起了小批量、现货式专供网店的小额批发新模式,而且在同行中如果还是只固守外贸、大额、期货式的贸易方式的商户,多少都会反映受互联网电子商务和外贸萎缩影响,生意比以前难做

其次是出现“新型经营主体”

义乌市场经过近30年发展,实体市场规模扩大到7万摊位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营户主体,这些市场经营户是义乌市场发展繁荣最宝贵的资源和推动力,是义乌之所以为义乌之中坚力量。2013年以来,义乌政府大力扶持电子商务发展,推进“电商换市”,电商环境大为提升,2016年义乌全市经工商登记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达56728家,另外还有大量C店卖家、微商等未经工商登记的经营主体。义乌目前有淘宝活跃卖家10.5万余家,占全国总量的1.1%;天猫活跃店铺3500家,占全国总量的3%;诚信通会员3.1万家,占全国总量的4.5%;速卖通注册卖家3.6万家,亚马逊注册卖家6000家,eBay卖家3.5万家,中国供应商4500家,网商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势头凸显。

虽然平均单个电商卖家实力不可与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户平均水平相提并论,但以义乌市场发展为题材的,热播连续剧“鸡毛飞上天”中陈金水说的那句让陈江河若有所思的:“积少成多”,就是告诉我们要顺应趋势,不要小看这些“新型经营主体”一分一毫的积累和蜕变,目前义乌电商经营主体在数量上和交易量规模上已不亚于义乌实体市场经营群体,并且发展趋势持续向好不可小觑。

最后是“新型经营主体”对环境的新需求

“新型经营主体”是一股新生力量,虽然是在义乌市场环境和互联网电子商务背景下催生的、虽然这里面也有大量市场商户参与其中,但这些参与电商贸易的市场经营户已经不能等同于“传统市场经营户”,一旦他们的贸易比重倾向于市场外电商渠道,他们势必就会逐步降低对实体市场贸易平台作用的依赖度,既然是“新物种”就“不能用老方法对待、不能用原配方喂养”,这也正是这些从事电商的经营主体对实体市场摊位依赖度相对较低,实体市场难以为之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原因。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些促成1770亿元交易额的“新型经营主体”,他们具有如下新特点:

1、他们极少入驻高大上的电商产业园,他们大量栖身于工业厂房、旧村改造房,这是主要基于成本和灵活办公仓储生活一体化考虑;

2、小卖家的货源主要来源于实体市场商户供应,但我们也要看到做得越好的,对实体市场的依赖度越低,通过阿里1688等网络批发平台找货进货和直接对接外地生产基地厂家的越来越多;

3、他们也无法入驻义乌购“线上线下一一对应”的本土电商平台,而是跟随主流电商平台全面开花于淘宝、天猫、京东、1688等国内电商平台和速卖通、亚马逊、ebay、wish等跨界电商平台,电商经营生态与传统市场贸易生态相差巨大,从业态形式到具体规则都存在很大差异,按照办实体市场的方法提供服务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加之由于电商环境寡头垄断、马太效应严重,又缺乏先发优势、人才优势、风险资本推动优势等,此时再去大力发展销售型电商交易平台实难有胜算。

(二)思考:

基于以上新特点,可见“新型经营主体”它所需要的是与之业态形式相匹配的新生态、新环境,顺应趋势构建适合“新型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贸易生态环境,就和30多年前义乌谢高华书记开放搭建小商品市场平台集聚广大个体从业者一样重要,义乌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就是因为义乌市场这个贸易生态圈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把包括经营主体、社会配套服务、政府公共资源在内的核心生产要素紧紧的吸附在义乌市场这个贸易生态圈里并按照义乌模式运作起来。因此当前出现了“新型经营主体”就要根据他们的新需求,把他们所需要的生产要素都吸附进来,形成新型贸易生态圈,这样这些“新型经营主体”也就自然会依附生态圈成为新贸易生态的一员了,这也是义乌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因。

可喜的是在大环境搭建方面,义乌政府确实走在了前头,也落到了实处。

这点从义乌电商成交额、国内及跨境包裹量、工商登记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数和网上店铺数量,甚至从义乌在电商领域所得荣誉都可以说明义乌在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的取得的成就。义乌在电商大环境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推出了很多举措,包括出台鼓励政策、放宽商事登记、配套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和资源、招引第三方服务机构进驻等,这些就无需一一列举,我们只需要知道---义乌政府确实把大量电商经营主体留住在义乌经营,这就是义乌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客人是条龙,不来你就穷”这句义乌谚语一针见血的说明留住广大贸易主体的重要性。

纵然他们分散在义乌的旧厂房、旧村改造房,他们的销售渠道在阿里巴巴、京东和跨境平台、他们的货源来源于全国各地的产业带,但只要活生生的经营主体扎根于义乌,其他这些生产要素就会自然汇聚到义乌来,义乌就不需要去回答外界关于“电子商务对实体市场冲击如何应对”的问题,因为从义乌政府层面来看,实体市场走弱、电商走强,或者实体市场和电商走向融合发展,都只是产业形态的变化,只是左右手以谁为重而已,只要能把整块蛋糕做大就是义乌产业转型成功。

然而对于实体市场的建设者、经营者和服务者,却要面临巨大的压力和转型紧迫感。

因为如果实体市场走弱、电商走强,而我们对电商经营主体无法有效提供服务,无法有效将其纳入自己的商业版图,那将失去对义乌未来经济发展的引领地位,自身的生存发展都会成为问题,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企业最怕的不是丢掉现在的领先优势,而是对未来趋势的无能为力,把握未来趋势比现有优势更为重要。

所以既然出现了电子商务业态,我们就要发挥实体市场贸易生态圈固有优势和吸附能力,把能满足“新型经营主体”需求的生产要素,吸附到我们自己的生态圈中,实现实体市场和电子商务业态的融合发展、相互促进,这也是我们自身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

所幸居安思危意识很早之前就共识,创新求变也是高层战略思想核心,目前集团紧紧围绕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打造五星级旗舰市场的宏伟目标,聚焦“数据+金融+贸易”三大战略,努力探索践行义乌市场转型升级道路,也取得了一些扎实成效。

目前集团在促进市场主业可持续繁荣的同时,深度拓展新业务板块,积极培育盈利增长点,在存量做强和增量做大方面都有所作为。

做强存量方面促进主业繁荣措施包括“腾笼换鸟”优化市场布局,创新提升商品结构,招引各行业“隐形冠军”、“单打冠军”入驻市场等,同时提升市场软硬件水平打造“智慧市场”。

做大增量方面包括大力培育进口贸易,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和打造“一站式” 金控服务平台。

(三)建议:

个人认为,除了实施以上战略步骤外还可以从市场贸易生态的“供给侧”为新型贸易主体提供服务:

1搭建创造力和生产力对接的创新创意平台,发挥义乌实体市场多年来积累的生产商、品牌商等“生产力”资源优势,和生产商、品牌商对产品差异化品质化的升级需求,吸引具有创新创意能力的“智创型”企业或达人入驻创新创意平台,通过平台对接互动。实现义乌市场货源的差异化、品质化、品牌化,以适应国内外消费升级趋势需求,改变市场低端同质化竞争格局,提高市场经营主体个体差异性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发挥创新创意平台个性化定制生产能力和众筹、招商、分销等功能,满足“新型经营主体”的新业态需求;另外整合利用商城集团管理服务资源和政府公共资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等服务,构建诚信的、可持续的创新创意平台,助力市场转型升级。

2成立面向义乌市场贸易生态链上下游参与者的产业培育基金(创投基金),孵化和助推各类新型贸易业态参与者,如上述创新创意平台的“智创型”企业、基于互联网技术为义乌市场商户或网商群体服务的科技型企业、基于新型贸易业态的供应链服务企业、适应于现货小额批发的智能仓储和物流配送、基于市场生产要素为标的的金融服务等等,甚至从体制机制上创造和鼓励员工内部创业,只要有利于促进新型市场贸易生态系统建设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都要以开放包容扶持的姿态去接纳、去培育、去助推。当前社会分工呈深度化专业化发展,只有加强协作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政府都在大力推动PPP模式,为了进一步提升市场活力,商城集团更加可以大胆尝试,化凭一己之力而为之为一呼百应之趋势。郑宇民曾经在义乌说过大意为“鸡蛋从内部往外部打破是孵出小鸡获得新生,从外部向内部打破是吃炒鸡蛋”,这句话其实就是说明通过内部自身改革才能获得持续发展,如果被外部力量革命那将会被时代抛弃。

3“蓄水养鱼”开放市场资源,为外部要素接入提供可能和便利,义乌市场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包容开放和充分竞争,打造新型贸易生态环境,不能固步自封“闭关锁市”,要主动接纳“新生物种”并逐步的、有条件的开放市场内部资源,如商户资源、供应端资源、市场服务资源、甚至部分管理资源等,只要能为市场所用且无巨大风险特征的能为新型贸易生态提供更好价值的,都应该以适当的“接口”吸纳接入到生态圈中,并辅以上述产业培育基金加以助力,助其做大做强进而推动小商品城市场整体提升, 目前虽然已有小范围尝试,但仍然未从政策机制、氛围营造上打开局面。

以上建议观点均基于个人工作中所思所想,比较凌乱也不够严谨成熟,未正式向上反馈和深度探讨,未论证其可行性、可能性和科学性,仅作为个人小结分析之用,希望对关心关注义乌市场转型者拓宽思路兼听则明有所裨益。

来源:李宋伟产业观察 www.lisongwei.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李宋伟

    总访问量:21861
    全部文章:102
专注实体市场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关注互联网金融。 现供职全国交易量最大专业市场-义乌商城集团支付公司产品总监,曾供职新竞争力网络营销公司。 Blog: www.lisongwei.com Email:songdylee$gmail.com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