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鬼市淘宝,点燃艺术品在线市场新爆点

2019/3/30 20:34:00

 

01

这个周末(3.29-3.30),如果你在逛798艺术区,很可能会被一场「鬼市」淘宝所吸引。

上千平米的场地,二十多家拍卖行、艺术机构将自己看家的奇趣艺术品拿出展示,加上神秘的现场氛围,就像是复活了上世纪的古玩交易场景。

不同的是,在过去的鬼市,不管是摆摊的卖家,还是去淘宝(找宝物)的买家,都需要在天未亮的时候,带着手电筒就去赶早。赶早最大的目的,就是抢着看「头道货」,生怕好东西都给别人看了,轮不上自己了。因为到后来,不是价高拿不动,就是假货满天飞。

而现在,你如果在阿里拍卖鬼市淘宝看到喜欢的商品,可以直接扫码参与竞拍。

鬼市淘宝展出的,除了传统鬼市上也可以看到的,古爱好者所喜欢的瓷器杂项、铜鎏金观音等。

也有年轻人所喜爱的名家、明星签名作品、奇趣小件以及年轻人追捧的当代艺术家作品。

鬼市淘宝,就像是阿里拍卖一个夜间的自由集市。所谓自由,在于对商品不做条条框框的要求,对买家来说也是如此,既然是艺术品拍卖,其本身也需要买家自己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和收藏品鉴能力。

可以看到,随着线上拍卖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品消费市场的新载体和新场景也逐渐向线上转移,利用互联网平台,获得更大的交易空间。这和艺术品消费的变化趋势有关。消费理念、艺术品类型以及主力消费人群的变迁,共同促进了艺术品与电商的不断融合。

02

先来说说,为什么艺术品消费逐渐成为潮流。

在固有思维中,艺术品被认为是一种「有钱人的消费」,常常以投资和收藏为主,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既不经济也不适用。过去艺术品狭隘的性质决定了其大多都在拍卖会、画廊和博览会进行流通。参与这些场合的人士也都是经济能力高的人,大众消费被拒于艺术品市场门外,这也就限制了艺术品的流通和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精神消费需求的增长,以及展会文化的兴起,传统的藏家市场逐渐向消费市场过渡,艺术品价值评价标准已经从单纯的作品是否为少数稀有,逐渐到将是否有大众参与价值也纳入考虑,并同时有意开始着手对大众艺术品消费观念的培养。

过去的艺术品消费市场,由于大众对于艺术品的认知有一定局限,导致艺术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并不匹配。一方面,有些画廊以及艺术品经营机构的艺术品销售势态并不好;另一方面却有很多喜欢艺术品的人不知如何购藏心仪的作品。

但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这之中,电商平台扮演了主要的推动作用。

1990年,全球第一家艺术电商平台artnet出现;1999年,「嘉德在线」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最早一批艺术品在线交易平台的出现;2011年,淘宝试水艺术品拍卖,标志着综合类电商正式涉足艺术品在线交易市场。

电商平台进军艺术品拍卖领域,将艺术品市场逐渐推向大众化消费阶段,也让艺术品有了更多元化的商业元素。

不过我们倒不用担心,商业会侵蚀艺术性,正如消费艺术代表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所说,艺术和商业性是可以兼容的,艺术绝不仅仅只能是那些难以为大众所理解的、放置在博物馆里的阳春白雪抑或荒诞不经的作品,它完全可以和商业性交融,并且以通俗的方式流行于大众当中。

03

消费理念变化过后,是艺术品作为一种商品,其类型也越来越丰富。

从艺术品的价值来看,其体现为独创性、非实用性、非再生性以及非确定性。从纯艺术作品到艺术衍生品,再到艺术工艺品,都可能具备这些特质,他们都成为了艺术品消费的一个板块。

比如美国沃思堡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展人安德莉亚·卡恩斯就认为,KAWS和杜尚、安迪·沃霍尔、凯蒂·佩里等艺术家一样,将消费文化与艺术相结合。我们知道凯蒂·佩里想要拥有自己的POP商店,向所有喜欢艺术的人售卖与艺术相结合的商品,例如有特色画像的T恤,而并不是像过去那样只有上流人物或者有钱人才能买到艺术品。

所以,KAWS其实也是在运用一种艺术性的哲学语言,这可以打破艺术之间的某种阶级性,也试图打破社会阶级之间的界限。如此,他在卡通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后,人们不会把它当做纯粹的玩具商品,而是当做艺术品。

艺术品的类型,随着人们对于艺术各式各样的理解冒出而变得更为丰富。确切来说,艺术品成为了一切通常被概括为时代精神的东西。它把个人引向每个人都在进行的道路,具有一些普遍性规则,同时又满足了对差异化和个性化的要求。

04

既然艺术品往往和时代精神挂钩,那么,不同的世代,就会出现不同的艺术品消费主力人群。

胡润财富报告、瑞士银行报告等显示,中国财富人群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在艺术品市场上,活跃在高端拍卖市场上,可以经常举牌、收藏艺术品的人群并没有随着财富人群实现同比增长。其实艺术收藏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能完全和收入、财富划等号,更多的是精神、理念、情感上的认同,以及受生活背景、生活情趣、生活方式、美育教育等很多因素影响,这是一个长期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说,虽然在拍卖市场上现在购买比较昂贵的高档艺术品主要人群是50后、60后,但是活跃在艺术北京博览会,或是上海西岸博览会上的大都是年轻人。

今天的80后、90后,甚至是00后,他们和50后、60后的生活阅历不同,他们对生活情趣和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对艺术的追求更简单、开放,认同和自己生活相近的当代艺术,也更愿意把艺术和设计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其实他们的艺术修养、美育教育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

荷兰的一位学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中国上海财经大学和荷兰蒂尔堡大学以及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进行在校大学生艺术修养的对比分析,他发现今天中国大学生的美育知识并不输给欧美国家。

目前来看,中国的艺术品消费市场还不成熟,在消费结构上,低价格的衍生品还是消费者的主要选择,消费者在选择艺术品的时候更注重流行性而非艺术性。

但是,可以看出,中国的艺术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消费潜力也开始变为实在的消费力。随着80后、90后人群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军,青年艺术家和青年藏家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新的艺术品消费阶层将会形成,中国的大众艺术品市场正在酝酿新的拐点。

05

对年轻人来说,过去的拍卖形式未免太老旧和古板了。但如果拍卖在线下变成了像淘宝造物节、草莓音乐节类似的事情,那就很有贴近性。这次鬼市淘宝,其实就搭建起年轻化艺术品「拍卖场」。是在当下艺术品消费环境下,被挖掘出并放大的一个艺术品消费场景。

它既有传承,又有根据新市场新环境的准备和革新。而这个玩法背后,更大的依托则是,阿里拍卖这样承接了艺术品消费的大众化、年轻化以及趣味化趋势的平台。

围绕稀、奇、古、怪,“鬼市”的商品将拥有更多想象力,同时借助平台的特征和能力,又可将藏品交易、内容分享、鉴定估值、交流互动(淘宝直播、边看边拍)、社区社交等环节链接打通,组建形成有相同收藏爱好的用户圈层交友,形成一个围绕艺术品消费展开的闭环。

当然,这个闭环成型的基础,是阿里拍卖在信息管理、信用保障和售后服务等强势环节上的保驾护航。

如中国艺术产业院副院长西沐所认为,「目前挖掘艺术品市场的需求、释放需求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最为迫切的任务。 」在西沐看来,在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下,如何通过创意产品,延长艺术品的产业链,如何让艺术品与其他行业进行融合,寻找发展商机,培育艺术消费,为消费者提供有效供给能力,以满足 大众对艺术品审美和消费需求的实现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阿里拍卖在做的这件事情,其实就是基于上述洞察,充分挖掘艺术品市场以及激发探索新艺术品消费潜力。不止是鬼市淘宝,线下亮相798的首届「天猫先锋艺术节」把艺术理念引入家装,也就是让艺术品消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了。

06

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艺术电商的起步和发展,与中国艺术品市场大众艺术品消费的兴起相伴而生。前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引领了艺术品消费浪潮。

而归根结底,艺术品消费需要一个综合管理体系,到了线上尤需如此。比如,在艺术品生产环节,需要注重对作者的创作权利和作品权利的保护;在艺术品交易环节,保证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真实性,严惩商家欺骗,伪造行为,保障消费者的消费权利;对于艺术衍生品作品的权责问题进行明确,进行授权、保护和监督……

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建设过程。

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17年度作者,新榜2018年度商业观察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