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这4份互联网财报明证:2018危机挤掉的是泡沫,而不是需求

2019/3/1 12:30:00

  昨天晚上,临睡前和一位媒体朋友讨论了一个话题,怎么看“2019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 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这句话近期很火,由王兴等人提出来后,早前就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的确,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中国经济乃至互联网经济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我们的GDP增幅降到近年新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也创下新低,甚至公开的数据也显示国内包括汽车、手机、空调等在内的消费品出货出现了负增长。与此同时,我们已经和实体经济息息相关的互联网企业裁员潮袭来,包括BAT之内的巨头股价出现大幅下跌,多家企业缩减了业务规模,共享经济、智能硬件、区块链等风口上的大批企业倒闭。

  然而,就此可以判定最好的时间已经过去,最坏的时间已经来了吗?我看未必!在昨天晚上的交流中,我提出了一个观点:所谓经济危机,挤压掉的其实是泡沫,而不是需求!

  按此推倒,过去一年我们严峻的大环境,客观的净化了我们的市场,把假冒伪劣、弄虚作假、竞争力弱的企业大量的排除出市场之外,反而给我们真正用心做产品、做研发、做服务的企业留下了更好的生存空间,留下了更好的消费用户。

  透过58京东苏宁网易四份财报 佐证论述

  我的以上论述当然不是我的主观判断,支撑这个论述的证据在于近期所释放出来的一些核心数据。这些数据中,我认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各大互联网企业的最新财报,因为相比其他数据,比如安装量、阅读量、粉丝量、评价,在互联网行业的数据中,公开的财报算最真实的了。

  透过近期密集发布的财报,我们不难看出,出现了很明显的两极分化,那些“好”的企业,营收纷纷逆势上涨,而那些“不好”的企业,营收增幅低于市场的平均增幅,甚至不少出现了倒退。

  在这其中,我认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58京东苏宁网易四家公司的年报,这四家我之前已经分析过多次的好公司,普遍的逆势增长,抵挡了经济下行压力的同时,取得了业务量和技术体系的双向突破。

  四家中,首先发财报的是网易,2019年2月21日,网易发的财报显示2018全年,网易净收入为671.56亿元(约97.68亿美元),2017年净收入为541.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这一年网易构成网易核心的游戏和电商两个板块,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机,但网易一方面通过精细化的运营,一方面精益研发严控品质,还是实现了不错的增长,虽然这个增长牺牲了利润,但相比同行,已然有了在2019年继续稳健前行的筹码。

  2月27日,苏宁发布了财报,显示苏宁易购2018年营业收入为2453.11亿元,同比增长30.53%。这个增幅对于苏宁的体量来说很难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宁的“智慧零售”和“万店战略”取得了初步的进展。2018年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关店潮,而苏宁却开启了比往年更快的“开店潮”,这也从侧面佐证了我经常提到的“经济危机的优胜劣汰规则之下,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被排除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反而愈来愈强,比之前更强”,这正如同巴菲特的名言一样:市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京东和苏宁是一对欢喜冤家,两家企业互相竞争多年,很多人认为二者是一种此消彼从的关系。苏宁财报好看的同时,京东的财报一定不好看。然而事实正好相反,在苏宁发布财报的第二天,也就是2019年2月28日,京东也发布了财报,同样非常亮眼。京东的财报显示,京东2018全年净营收4620亿元,全年GMV近1.7万亿元,同比去年增长30%。

  苏宁和京东这对友商,谁也没有挤压谁的生存空间且能够同步高速发展,这说明了我们目前的消费市场信心还在,只要企业靠谱,完全可以同时容纳多家发展,并且都活的很好。反之,通俗的来讲,如果企业都很烂,消费者再多,一家都活不下来。

  或许有人说会说,上述三家企业都是“和实体经济竞争”的互联网企业,他们的发展在于挤压了甚至剥削了实体经济。对此我当然不认同,但今天篇幅有限,我不就这个问题做反驳。我来说另外一个企业,58同城。这家企业大家都认可它是直接和广大的实体经济企业相关的(备注:58提供的分类信息,囊括了几百个实体行业),它靠给实体经济提供服务赚取佣金和广告来存活,他好的话实体经济也好,我上文的论述就更充分一些。

  正好,今天早晨(2019年3月1日),58发布了财报,财报显示58同城2018年总营收为人民币131.378亿元(约合19.142亿美元),较2017年的人民币100.688亿元增长30.5%。58同城能够在所谓的2018年经济危机之年实现大幅度增长,其实也说明了我们的实体经济也在发展,甚至也在优胜劣汰。

  危机利大于弊 短期阵痛过后泡沫被挤压

  拆文解字,“危机”这两个字,本来就是“危”和“机”组成的。按照矛盾论的一般原则来分析,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好的一方面,也一定有坏的一方面,有坏的一方面,也必然有好的一方面。

  2018年的经济走势,让我们只看到或者只关心到了坏的一方面,却忽视了好的一方面,忽视了阵痛过后我们得到了哪些“好处”。

  前文说过挤压掉的其实是泡沫,而不是需求,更不是创新。那么经历的2018年的经济危机(优胜劣汰)之后,我们得到了什么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刚刚过去的2018年,也是中国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在5G方面,华为(5G标准、专利、基站等)、联想(号称推出全球首款5G手机)等陆续取得突破;芯片方面, 中国产的麒麟980芯片各项指标位居全球领先;电子商务方面,继续中高速增长,包括京东和苏宁无人重卡汽车等在内的黑科技纷纷落地,领跑全球......

  当然无论如何,2018年的经济下行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它一定程度上来说会给我们的优秀企业带来短期阵痛,收入、利润、士气等等被影响、被打击。但我们所有有志于做好企业的企业家,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短期的阵痛是挤压泡沫必经的一个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没有市场环境的净化。

  换句话说,不想经历阵痛,不想遭受损失,就希望市场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健康发展的新阶段,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

  马太效应 第四方巨头平台时代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昨日晚上,和我探讨的那位媒体人,最后用一个词总结了这场浩浩荡荡的所谓经济危机过后,所呈现的局面。她说的词汇是什么呢?没错,就是“马太效应”。

  我深以为然,中国(当然,美国、日本、欧洲也是如此)互联网未来逐鹿者是谁?我还是那句话老话,在我看来,还是哪些顶级的BAT京东苏宁TMD级的巨头公司,他们利用其庞大的平台能力和运营能力,能够最大化的整合行业资源,拥有产业链的最顶端的话语权和解释权。当然,行业也只有让巨头们来作为主要的参与方,才能尽可能的健康发展,而不仅仅是高速发展。

  是的,巨头主导的时代已经来临。当然我这里说的巨头主导,不是指巨头通吃或者巨头垄断,这样的话与我们的“双创”理念会违背。而是指的巨头做为一个主导平台,无数的第三方中小企业参与,共同为我们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这么一个格局,也就是我的重点课题分析过的:第四方平台时代!

  第四方平台的理念我之前阐述过多次,在实施第四方平台战略后,越来越多的服务和应用不需要阿里腾讯这种巨头来研发提供。未来阿里腾讯这种巨头应对新的发展,所需要做的就是应用信息化的手段,通过第四方平台来统筹无数的第三方服务,间接的为我们的消费者提供价值。

  快速发展期已过 高速发展转到高效发展

  以前我们总是鼓励高速增长,不管是资本市场还是媒体业界,评判一家互联网企业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发展速度,而非发展质量。因为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带动更多产业参与进来,助推社会向前发展。

  这两年,经济过快发展的后遗症一步步开始凸显出来,直到2018年全面爆发。我们应该清醒到,经济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经济发展,很多时候爆发增长不见得是好事,因为这个增长与储备是不相符的,换句话说增长消耗了过多的准备,造成了供给缺位,挤压了行业运力。

  2018年经历的经济危机,让我们的行业被动的由高速发展转为中低速发展,反而是一种好事。

  快速增长和爆发式增长没有了,大家自然开始思考高效增长的问题,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和逻辑,也是大自然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则,无需从行政层面做太多干预。

  高速发展转到高效发展,是2019年乃至后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基本面。任何企业,哪怕是巨头型企业,还如果抱着高速发展,而忽略高效发展的话,那么一定会重蹈2018年ofo败局式的覆辙。

  PS: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留言探讨,微信:dingdaoshi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