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央妈缩表式宽松走到尽头,下一步会怎么走?

2019/2/16 13:58:00

 

近期,市场对央妈下一步的宽松动向充满猜测,是继续降准、降息呢?还是进行资产购买呢?

在讨论资产购买这一选项前,有必要分析一下:我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有什么规律?今年货币政策有什么可以期待?什么时候央行会考虑进行资产购买?

 

我国央行独有的缩表式宽松模式

 

首先来看一下,我国央行和国外央行在宽松货币政策下,资产负债表变动方向的不同。

第一,我国央行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时,资产负债表是收缩的。与国外央行通过资产购买(国债、MBS、股票ETF等)和扩张资产负债表来宽松货币政策不同,我国央行一般通过降准、降息来宽松货币政策,降准后银行体系缴存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会出现下降,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出现萎缩(参见图1)。

       


第二,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表现出顺周期性。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我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没有逆周期性,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央行持续下调准备金率,比如2014年开始的一轮宽松周期中,央行共下调5次准备金率,导致2014年后央行资产规模增速出现下滑,与经济增速下滑一致(参见图2)。因此,我国央行资产规模增速有一定的顺周期性,这与国外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逆周期性不同。

 

 

缩表式宽松未来将逐步受限 


2018年进入新一轮宽松周期以来,央行共下调5次准备金率,未来继续下调准备金率的空间逐步受限。

就目前来看,准备金率已经低于2008年周期。从2018年开始,央行5次下调准备金率以后,目前中小银行准备金率为11.5%,已经低于2008年宽松周期时的底部13.5%,并逐步向2006年紧缩货币周期开始前7.5%的准备金率水平靠拢(参见图3)。

 

 

目前国外央行准备金较低,日本、英国等国家准备金率已接近于零,美国、韩国等国家准备金率也维持在较低水平。虽然国外央行准备金率接近零,但预计我国央行将准备金率下调至零的概率较低,毕竟准备金接近零超出了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经验范畴。因此,随着准备金率逐步接近历史低位,央行对继续下调准备金率也会变得越发谨慎。

 

 

降息或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

 

从政策排序看,降息将成为2019年货币政策的首选。之所以本轮宽松周期央行并未降息,主要原因在于美联储仍未停止加息步伐,我国降息会带来汇率贬值冲击。但目前美国经济出现放缓苗头,失业率也开始抬升(参见图5),美国经济在2020年进入衰退的概率在增大,美联储也出现鸽派声音。如果今年3月或6月美联储停止加息,那么2季度开始,我国就有降息的空间。

 

 

在最多降息4次后,预计央行会考虑进行资产购买。由于目前一年定存利率1.5%,假设每次降息25BP,那么4次降息后,我国一年定存利率就会变成0.5%,基准利率接近零后,继续降息的空间就会受限。

因此,长远看,在准备金率下到7.5%、一年定存利率下到0.5%时,央行必然会考虑进行资产购买,而资产购买的顺序是: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购买股票。

目前商业银行体系持有8.8万亿国债,意味着2020年央行在二级市场购买的国债极限水平在10万亿左右(假设2019年国债净增1.5万亿)。由于商业银行需要持有一定的国债进行流动性管理,假设央行在二级市场购买50%的国债,意味着央行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国债额外释放5万亿的资金,大约相当于5次50BP幅度的降准(参见图6)。

 

 

总之,这一轮经济周期,全球会有更多的央行进入零利率和资产购买的队伍中,类似目前仍在进行资产购买的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而我国央行也不例外。目前市场比较热门的猜想是零基准利率、低准备金率、试水资产购买,我国央行将进入历史经验无法覆盖的区域,届时央行会如何在摸索中前行呢?让我们耐心等待。

(来源:苏宁财富资讯  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王晨、左俊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苏宁金融研究院是苏宁金服集团旗下的大型专业研究机构,通过整合苏宁控股集团内部资源,与政府、同业、高校、智库等机构广泛合作,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提供定制化研究咨询服务,定期发布专题研究报告,着重于国内消费金融、贸易金融、互联网金融和产业金融等研究领域。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