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从红米独立看,手机品牌双线操作的利与弊为何?

2019/1/13 22:29:00

??1.png

    一向儒雅随和、云淡风轻的雷军,突然变成了一个“狠人”!

    雷军不再说“Are you ok?”,一反常态地表示“生死看淡,不服就干”。而这句话,就出现在近日小米集团举行的2019年首场发布会上。这场发布会不仅推出了性价比机型红米Note 7,更关键的是红米品牌被完全独立出来。在这场发布会上,雷军多次怒怼友商,甚至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华为和荣耀。

    或许归根结底,现在智能手机市场不景气的态势刺激到了雷军。而为了给新独立的红米品牌造势,雷军不惜向友商全面开炮去博眼球。从另一个角度看,红米品牌的独立也让手机品牌双线操作成为了一股潮流。不过在这股潮流之下,利与弊都还很难说。

红米独立,小米有着更大的野望

    在之前红米品牌并没有独立的时候,其主打的是中低端廉价机型。自从2012年红米手机出现以来,红米手机就始终扮演着冲量的角色。不过其还是在小米本身的机型矩阵之中,缺乏独立决策权。而随着红米品牌的独立,其必然将获得更多的自主权,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友商展开竞争。

    简单来说,红米品牌在独立后角色定位会更加清晰,也能有更强的存在感。在以高品质为前提的情况下,红米品牌可以将性价比做到极致。这样一来,有着足够性价比的红米手机可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智能手机市场低迷的态势。

??2.png

    从另一个角度看,红米品牌的独立也让其与小米品牌构建出掎角之势。继续主打中低端市场的红米品牌,可以夯实小米集团的基础。而在剥离红米后,小米品牌本身能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向高端市场全力进军,以对标华为的Mate系列和P系列。在之前通过相机、设计的不断提升后,小米品牌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有实力去打破高端市场的门槛。

    看来,红米品牌的独立蕴含着小米集团本身更大的野望,有望在市场中实现双赢。雷军声嘶力竭地为红米品牌站台,可能更多地还是考虑到小米集团的全盘利益。

双线操作成潮流,有利也有弊

    雷军让红米品牌完全独立,其实也与当下手机品牌双线操作的潮流相契合。在之前,很多手机品牌都在尝试通过独立品牌来大打差异化。如,华为和荣耀、魅族和魅蓝、中兴和努比亚等。但并不是所有双线操作的手机品牌都获得了成功,甚至有的还受困于两路作战。

    华为和荣耀,自然是成功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华为和荣耀的销量都取得耀眼成绩。比如去年荣耀手机在印度、西班牙、马来西亚分别增长450%、310%、258%。而根据Canalys数据显示,去年荣耀手机进入海外6国TOP4。华为和荣耀双线操作取得的成功,在于二者在底层芯片技术和供应链上能够相通。且荣耀与华为的机型有着极大差异,能够针对不同人群的喜好。

??3.png

    魅族和魅蓝的双线操作,是失败的案例。魅族的高端手机只有高定价,却并没有真实力。而魅蓝手机经常出现吊打自家旗舰的情况,让整个产品体系非常混乱。更关键的是,魅族这一小众品牌难以支撑两个品牌的独立运营,最终导致两个品牌都举步维艰。

    从成功与失败来看,手机品牌的双线操作是有利也有弊的。当自身体量达到一定程度,通过双线操作能够分担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且可以大幅强化机型的针对性,最终推动自身加速前行。但是如果自身支撑不了双线操作却硬要将品牌独立,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两头都不讨好,反而是浪费了资源和人力。如何权衡双线操作之间的利弊,对手机品牌来说是一门大学问。

手机行业竞争更惨烈,新一轮大战全面开启

    作为国内的手机巨头之一,小米此次将红米品牌独立出去,其实就是要与华为、荣耀掰手腕。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全面下滑的当下,手机品牌之间的争夺早已从增量转变为存量,竞争尤为激烈。而在2019年,更多中小手机厂商将被淘汰出局,剩下的手机巨头也将展开激烈的白刃战。

    或许,也正是看到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呈现白热化的残酷态势,雷军才一反常态的高调怒怼华为和荣耀。而在红米品牌独立并强烈坚持性价比之下,智能手机市场的新一轮大战即将开启。能跟得上小米、红米、华为、荣耀等巨头脚步的,已经不多了。这场大战最后究竟鹿死谁手,就让我们拭目以待。(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康斯坦丁

    总访问量:11437651
    全部文章:3303
康斯坦丁,曾任职于多家it知名企业,现是科幻星系团队创建人,多家知名媒体及企业特邀顾问专家。本专栏原创内容如要转载、刊登发表请用下列联系方式email:wklx1119@sina.com,qq:102927545,msn:wangk1026@hotmail.com?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