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来电被曝资金链问题,拿不回押金就带个充电宝回家?

2019/1/4 20:43:00

圣诞刚过,互联网圈就因为各种裁员传闻而人心惶惶。但比起裁员,更让从业者们感到不安的是某些曾经在风口下的网红创业公司也开始难以为继。近期据消费日报报道,来电等多家共享充电宝品牌涉嫌批量采购盗版配件涉嫌侵权苹果,恐登上苹果公司黑名单。与此同时,有不少来电用户称自己的押金长达数月仍无法退出,想要咨询投诉的用户却发现在线客服和客服电话几乎无法接通,于是向新浪旗下的黑猫消费者服务平台实名投诉。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

从"押金挤兑"到企业崩溃,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12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来电共享充电宝在退还押金方面存猫腻。用户缴纳押金后却自动转为余额,并实时扣取订单费。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使用来电共享充电宝订单结束后,来电将消费者的押金自动转为余额。如若消费者并未选择退还余额,且余额不足100元时,消费者再想进行第二次租赁,需要再充值10元作为押金,方可继续使用。而此时,余额账户中的100元又转为了押金。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操为那些想要退还押金的用户设置了一个巧妙的门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来电的押金压力。只不过这种猫腻玩法治标不治本,以牺牲用户体验的代价拖延时间,只是在消耗品牌价值。


共享经济一路走来,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生活体验,一部手机就可以解锁各类使用场景,堪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移动支付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普及。对于传统行业而言,共享经济这一商业新物种使得移动出行、短租房、充电宝等领域得到了全面的改造和升级,让沉寂已久的"夕阳行业"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春。

好景不长,共享经济型企业大量获取客户的同时普遍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等问题,从而导致盈亏失衡。随着2018年资本遇冷,一些企业错判了外部环境和自身造血能力的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面对这样的重挫,有些企业选择良性退出,有些企业却打起了押金的歪脑筋,孤注一掷期待在破产前找到新的资本接盘侠。


众所周知,使用各类共享设施的押金在100元到200元不等。据来电科技称,其注册用户4000万。数千万的用户就会产生几十亿的庞大押金池。按道理来说,这些押金应该被严格监管充分与业务资金区分。有来电用户表示,今年8月发起了退出押金的指令,但押金至今仍未到账。四个多月退不回押金,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要知道,小蓝单车、ofo等共享经济型企业的危机,都是从押金无法如期退还开始的。

眼看来电用户的吐槽与不满愈演愈烈,12月28日来电官方紧急对媒体发布了一则声明,称即日起将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100余个城市上线来电共享充电宝押金自动退款功能。这一掷地有声的回应看似彻底解决了押金疑云,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据体验者称,来电这一功能仅对12月28日后缴纳押金的用户生效。此前用户缴纳的大量押金并不能 "自动退款"。"雷声大雨点小",急于自证清白的来电反而暴露了更多问题。这不禁让人生疑,数十亿元的用户押金究竟还剩多少?

侵权苹果前途成谜,来电"无人接盘"危机凸显

如果说押金问题还能视具体情况作出补救,那么恶意侵权国际巨头的行为就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近日,消费日报发表大篇幅原创报道,曝光了来电等共享充电宝品牌侵权苹果的行为。据专家介绍,这些未经过苹果MFi认证的产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消费者一旦使用这些盗版产品造成手机损坏,苹果公司有权拒绝保修。

不仅如此,侵权苹果还有很多更加严重的商业后果。专业为企业提供MFI认证的深圳市弘标认证检测有限公司负责人董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苹果目前正在逐渐加强推广MFI认证的力度,目前已经生产和使用未获得MFI认证产品的企业十分不明智,他们的这一行为将被苹果公司列入"黑名单",未来几乎没有可能再获取MFI认证。一旦苹果公司方面发动授权战,将有一大波共享充电宝品牌受到严重冲击。现在来电的侵权行为随时会为自身引来系统性风险,一旦苹果按下知识产权的"核按钮",来电今后将无法为苹果用户提供服务。

2017年11月3日,来电科技CEO袁炳松对媒体宣布,来电科技实现盈亏平衡。然而在此之后,来电没有继续公布营收方面的具体数据,反倒是押金问题开始凸显,而后的一年时间里也没有新的资本方向来电注资。来电上一次融资还是在2017年4月获得的2000万美元A轮融资。侵权苹果、押金去向存疑,阴影笼罩下的来电很难继续寻求接盘侠。一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背后的大股东往往会继续挺身而出,继续为企业输血。但是来电这种特殊情况,

必然会让投资方三思而后行。

如今来电在媒体的质疑下也发布了声明,称押金没有任何问题。记得在2018年初,腾讯科技爆料小黄车资金危机,随后小黄车高调回怼腾讯科技。然而随后的半年里,ofo每况愈下最终创始人戴威以一封全员信承认了糟糕的经营情况。由此可见,面对危机时的"嘴硬"已经是一种惯例。且看来电如何用实际行动应对押金危机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